Monday, July 30, 2007

「悅耳」境界,從何而來?

「悅耳」境界,從何而來?
.
.


*星期天籟*   

李察本來知道,這是一條不可以問的問題。就像
你問,「美」是怎樣得來的?答案必定是空虛。但無
論如何,這是一種誘惑。雖然李察並非有資格如此問
的音樂家。相信,必定有無數的音樂家,他們亦曾經
為此問題而苦惱。如果找到了「悅耳」的秘密,寫出
的曲調,都必定悅耳動聽,豈不是很好嗎?

  重聽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短短十幾
分鐘,已經包含了法軍攻打俄國的重大戰爭場面。當
中有甚麼秘訣?柴可夫斯基怎能寫得這樣好呢?

  所聽的是阿巴度(Claudio Abbado)領導芝加哥
交響樂團的演奏,略為失望,因為不及三年前所聽
Esa-Pekka Salonen指揮的版本好。李察三年前曾經
深深為此曲感動過。當時想到的,是此曲的「張力」
何來。阿巴度的張力,明顯弱些。「張力」來自投入。
似乎接近了:悅耳的秘密,是不是因為能夠全情「投
入」呢?舊文是在2004.8.8寫的。現重刊在李察的
音樂網頁內:(leechardmusic.blogspot.com)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41 2007 0729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克倫威爾能夠拒絕誘惑?)

Monday, July 23, 2007

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

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

.
.



   *星期天籟*

有的音樂家,是悅心,而未必悅耳。例如馬勒的
許多首曲子,初聽常會感覺抗拒。在心理學上,這是
所謂「逆受」,第一次不接受,第二次不接受,第三
次不接受。但忽然之間,有人轉向瘋狂熱愛。

  柴可夫斯基相反。第一次悅耳,第二次悅耳,第
三次仍是非常悅耳。有人一生無法離開這悅耳的初
階,永遠都是悅耳,那是不錯的。只有另類的人,能
夠從柴可夫斯基的悅耳階段,進入他的悅心境界。他
的《天鵝湖》,真正好的版本,迄今只有一個。雖然
這是經典戲寶,時常都有新鮮版本,但只有一個版本
曾經攀上高峰。那是瑪嘉諾娃的唯一版本。而《天鵝
湖》不是特例。柴可夫斯基大多數作品,都是悅耳的,
也是能夠上心的。試聽Serenade in C major for string orchestra, op
48.(New Stockholm Chamber Orchestra, Conducted by Paavo
Berglund)這是有
特殊品味的悅耳。至於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為何多
數作曲家無法達到悅耳階段?問題何在,有誰知道?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34 2007 0722 Sunday)
(明天問題:門得列夫接受何種優質教育?)

Monday, July 16, 2007

為甚麼我喜歡音樂?

為甚麼我喜歡音樂?
.
.

*星期天籟*

亦有許多人,對音樂無動於衷。大約,這也是造
物奇妙的一部份。造物主讓人們分工合作。有的人只
喜歡數學,亦有人只喜歡吃。各有自己的崗位。

一個人喜歡音樂,亦跟他的遭遇有關。

  想當年,澳門電台的唯一音樂節目,隨了粵曲,
就只有葡文歌。那時,倒是聽了不少葡文歌的。家裡
人多,他們時常高聲說話,收音機裡的音樂,可以令
李察專心讀書,聽不到他們的說話聲音。有一次,中
學的老師開了一個音樂欣賞晚會。從此喜歡古典音樂
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但是,老師們一個月也不會開
一次這樣的音樂會。其餘,就是飢餓時刻。

  這一種飢餓,持續了許久。後來在宿舍求學,沒
有錢買收音機。周未,同學都出去了。就偷偷把人家
的昂貴收音機開了。一邊聽,一邊怕人們回來撞破。
那次聽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Capriccio Italien)
。這曲子,一生都記得。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27 2007 0715 Sunday)
(明天問題:為甚麼你要渡河?)

Monday, July 9, 2007

作曲家需要甚麼筆?

作曲家需要甚麼筆?
.
.


*星期天籟*

在李察的印象中,作曲是沒有難處的。唯一的難
處,只是寫出來。而李察無法寫。曲在心裡,曲在喉
頭,但沒有學過記譜,寫不出。

而作曲是講究心情的。不知不覺之間,調子就在
腦中出現了。或者,李察不是職業作曲家,調子出來,
又失去,都不要緊。通常,調子只出現一次。當時記
得,但明天必定忘記。所以,李察寫的曲子,都是隨
意用數字簡譜記在爛紙裡。回家就丟掉。

聽音樂也是一樣。聽了上句,就知道下句。第一次
聽的音樂,也是如此。常常可以預測下句。有時作曲
家偏偏把下句改了,也能知道。這是他偏用理智,故
意偏離。曲調本來不是這樣的。

或者不是人作曲,是曲作人。作曲家專心坐下來,
企圖作一首曲,很難作得好。因為,是曲子自己在找
出路。是曲子來到人心,是曲要找尋筆。問題是,當
曲子來到時,你有沒有一枝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20 2007 0708 Sunday)
(明天問題:果戈里怎樣被人毀滅?)

Monday, July 2, 2007

一生聽幾首交響樂?

一生聽幾首交響樂?
.
.



據說,人的一生之中,寫作交響樂不可以多過九
首。十九世紀的歐洲迷信以為,寫作超過九首交響樂
的人,會遭逢不幸。奇怪的是,同樣迷信的馬勒,居
然寫作多過九首。大約是他的不幸已經夠多了。

其實,以人一生的正常精力計算,一生之中,可
以寫作九首交響樂,已經很差不多。因為,就算是
「聽」,一個人,一生也不可能聽多過九首。

要真正投入去聽一首交響樂,是不容易的。沒有
幾年功夫,不可能真正聽完一首。回想當年,聽貝多
芬的英雄、命運、田園,每首都似乎是聽了好幾個月。
從前買唱片不比現在。買一隻,可以聽幾個月,才有
錢買第二隻。後來才聽笫九。又聽了許多年。到聽了
馬勒的第二,前後也有十年。這不是誇張。從最初的
偶然投入,到後來的慢慢淡出,十年不算太長。這一
段時光,潛在的背景音樂,就是馬勒第二。現在是聽
馬勒第八。還是剛剛開始呢。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13 2007 0701 Sunday)
(明天問題:竺可楨怎樣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