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8, 2007

誰的「復活」是最好的?

誰的「復活」是最好的?
(問到底 No.6895 2007 1230 Sunday)

       *星期天籟*
  這許多年來,李察只聽過一首「復活」是好的。
似乎,只有一個人能指揮好這一首曲子。他就是Vaclav
Neumann。李察相信,只有他一個人,能夠捕捉得到馬
勒的精神。只要你拿梅塔和他一比較,他的優點,就
全部顯現。梅塔是one-dimentional的。他完全不知
道,世界上有內在衝突這回事。每到樂章雄厚之處,
他就用盡全力,好像在拳擊圈子裡死拼一樣。拼得滿
頭都是汗。難怪猶太人這樣喜歡他。

馬勒的第二交響曲,亦即「復活」交響曲,最代表
內在衝突之處,是第三樂章中的笛子聲。那是一場舞
會的盛大場面。你或不明白,何以馬勒在這樣慘苦的
歲月中,要這樣興高采烈的跳一場舞。忽然,那一聲
像是鬼叫的笛聲出現了。舞會大廳中的窗子外面,  
是漆黑的暗夜。你偶然望出去,黑黝的外面,忽然出
現一隻鬼的面孔,使你毛孔直豎。

  為何要在這樣高興的氣氛中,出現魔鬼?

  這一點,猶太人是完全不明白的。(參看上周的星
期天籟)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29 香港時間:12:45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以色列怎樣慶祝建國四十周年?

以色列怎樣慶祝建國四十周年?
(問到底 No.6888 2007 1223 Sunday)

*星期天籟*
說起來,李察好像遭受特殊恩寵,有機會親與其
事,親自去到西奈半島,去到一處名為Masada的特
殊地方,親自出席一場有四千人從地球四個角落擁來
的宏大音樂會。未曾親見其事,未曾親聆其音的人,
是很難了解以色列這個國家的。

其實,李察只是意外發掘了一套一九八九年的VHS
現場錄影而已。他們在沙漠巨崖下,建造了一所宏偉
的露天音樂所,演奏的,正是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復
活」。本來,馬勒已經脫離猶太教,虔信與猶太教水
火不容的天主教。但以色列人以為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們欣賞其中的「復活」精神。

  地球上只有兩首交響曲,可以代表人類精神。其
一是貝多芬的第九,其二是馬勒的第二。無論甚麼思
維系統的人,都可從中吸收到充足的能量。

以色列人聘請梅塔(Zubin Mehta) 指揮。他的
指揮風格,陽剛有力。剛好代表了以色列的拼搏前衝
精神。但欠缺的是內在衝突。以色列人看不見自己的
內在弱點,正是他們的死穴。


  以下是以色列人特別欣賞的馬勒第二部份曲詞:
You will rise again my dust, after a short repose!
Immortal life will grant you He who summoned you!
To bloom again your seed is sown: The Lord of
harvest goes forth to bind the sheaves of us who
dies.
Believe, my heart, nothing is lost to you. All is
yours, yes, all that you have loved and striven
for. Believe, you were not born in vain!
You have lived and suffered in vain. What was born
must go, What has gone shall rise again. Be not
fearful. Prepare to live. O Pain, penetrating all,
I have escaped you! O Death, conquering all, Now
you are conquered! With wings I have won for
myself in fervent love, I shall soar to the Light
no eyes have seen! With wings I have won for myself
I shall soar; I shall die in order to live again.
You will rise again, my heart, in a moment, Though
stricken, borne aloft to God!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22 香港時間:5:35pm)
(明天問題: 誰可扭轉文化大局?)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梁祝之後是甚麼?

梁祝之後是甚麼?
(問到底 No.6881 2007 1216 Sunday)

西方的問題是,荀伯克之後是甚麼。到了荀伯克,
似乎無法再進。十二音作曲法,此路不通。

而中國人的問題是:誰能寫出比梁祝更好的作品?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英譯是"The butterfly
lovers") 作於一九五九年,是何占豪與陳鋼的作品。
不過,此曲之後,一直未聽過能夠並列的作品。更沒
有一部中國作品,能夠超越這曲的水平。

雖然,從故事看,這曲子已經有了不錯的起點。
梁祝是對於封建儒學的悲劇控訴,跟《羅密歐與朱麗
葉》可以比較。而「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思維,
亦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雖然,從音樂看,這曲子僅限
於「悅耳」,結構亦鬆散,未能在更加嚴謹的藝術結
構中上高一層次。不但不能追上柴可夫斯基的水平,
連曼德爾遜亦遠遠不及。雖然是佳句連連,但整體的
凝聚力量不足。這不是兩位作者的修養問題,而是整
個中國文化的音樂力量,尚未能夠承托起來。到有一
天,中國文化出現一部追得上的大作品,就是中國人
真正富裕的時代到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15 香港時間: 2:40pm)
(明天問題:那一個皇帝肯去做工?)

Saturday, December 8, 2007

音樂最神秘是甚麼?

音樂最神秘是甚麼?
(問到底 No.6874  2007 1209    Sunday)


    如果沒有了十二音作曲法的現代音樂,也許,我
們就永遠看不到音樂中最神秘迷人的一面。

    到底,音樂是應該只有七個音,還是十二個音?
向來我們無法理解,為甚麼有半音的存在。為甚麼me
和fa 之間,是半音。而se 和 do 之間,也是半個
音。do re me fa so la se 合起來,共只有七音。
現代音樂把這七個音打碎了。以半音為單位,七個音
變為十二個音。

   好像很理智的行為。這樣一來,變調就不再需要
了。每個音,都可以很科學化的排列起來。

    其實,迄今為止,我們仍不可能準確知道,為甚
麼需要變調。只知道,調子不同,味道就不一樣。如
果取消了變調,音樂就不再神秘了。變為人為的排列
遊戲。李察相信,這也是現代人迷失之一種。就跟荒
謬劇、抽象畫,同樣迷失。因為,他們獲得的是科學,
而失去的是感覺。

  就趁音樂尚未實施限制的一刻,趕快,去拿一首巴
哈的「G 弦上的詠嘆調」聽聽吧。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 8 香港時間: 6:22pm)
(明天問題:彼得大帝怎樣向西方學習?)

 

Friday, November 30, 2007

魔鬼是可以用劍刺死的嗎?

魔鬼是可以用劍刺死的嗎?
(問到底 No.6867  2007 1202    Sunday)
 
                               *星期天籟*
    原版的《天鵝湖》需要用成熟心智去了解。因為
其中有殉情自殺場面。這是深層的意義情節,但如果
以為殉情就是愛情,就錯了。
 
  最近在香港上演的《冰上天鵝湖》,編導大膽改
動情節和音樂,構成一齣娛樂性豐富的通俗劇。其中
一段,王子和魔鬼比劍,把魔鬼一劍穿胸刺死。大團
圓結局,皆大歡喜。但問題是,單靠體力和技術,可
以殺得死魔鬼嗎?
 
    甚麼是魔鬼?魔鬼就是錯誤的生命觀念。以為生
命只是物質,為了物質而放縱性慾物慾,做人的原則
可以不顧。而對抗魔鬼的唯一方法,是分清楚物質和
心靈。在心靈和物質之間,心靈是絕對的,愛是絕對
的。所以,王子寧願和公主同死,不願接受魔鬼差派
的黑天鵝美女。生命用在一種正確的、高尚的用途,
不計成敗私利,魔鬼無所施其技,成功就跑不掉。
 
  所以,《天鵝湖》不單是愛情故事。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1  香港時間:  3:00 pm)
(明天問題:吳王夫差的思維方法如何?)

Friday, November 23, 2007

荀伯克唱些甚麼?

荀伯克唱些甚麼?
(問到底 No.6860  2007 1125    Sunday)

                *星期天籟*
    荀白克有一段奇怪的愛情故事:荀白克和妻子和
一位畫家三人同居一屋。後來,他的妻子和畫家戀上
了。再後來,這妻子離開了畫家,回到荀白克的身旁。
但不久,畫家自殺死了。
 
    這件事,有甚麼意義?本來,就是一種現代人的
畸型關係。荀白克的作品Erwartung(expectation,
1909)故事說,一個女子,在午夜進入了一座森林之
中。她到處尋覓。結果,被一個男人的屍體絆倒了。
這個女人,所找到的,是一個屍體。如果這就是荀白
克本人故事的反映,但主角卻不是他自己,而是這迷
失的婦人。或者,我們可以想像,迷失的是現代人。
 
  問題是:荀白克的十二音作曲法,找到了甚麼?
他找到了音樂的出路,還是屍體?或者,荀白克是準
確的。他看到的,是現代人的絕望困境。
 
  他的另一作品「月亮小丑」(Pierrot Lunaire,
1912)氣氛也相同。音樂中的旋律成份很少,比較更
像一種配樂的朗誦。有人將之配成電影,有了唱本的
譯文和畫面,知道音樂企圖描述甚麼。荒謬的畫面,
朗誦式的唱頌,絕望的處境,使這一種現代人的蒼白
迷失,份外駭人。(資料附後。)
 

Schoenberg:  Pierrot Lunaire, Lie der Waldtaube,
Erwartung
Conductro:  Pierre Boulez
CD 編號: SMK 48 466
 
Erwartung 的
Youtube  片段  (八分鐘十四秒。無字幕,無娛樂性,無旋律,
               調子不會留在腦海。但可以大約知道十二音作曲法是甚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HHXY2lhe4&feature=related

DVD 影片
One Night, One Life
based on Pierrot Lunaire op.21 by Arnold
Schonberg
Text by Albert Giraud / Otto Erich Hartleben
Directed by Oliver Herrmann
Christine Schafer   Soprano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conducted by
Pierre Boulez
eins54 Film 1999
 
Pierrot Lunaire 的
Youtube  片段  (約六分鐘,有字幕。有畫面。兒童不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57FG8sDMW8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1. 24 香港時間: 2:30pm)
(明天問題:魯迅是怎樣被邊緣化的?)

Friday, November 16, 2007

荀伯克之後,是甚麼?

荀伯克之後,是甚麼?
(問到底 No.6853 2007 1118 Sunday)

     *星期天籟*
這是一場重要音樂會裡的問題。一九九九年柏林
演出的新年音樂會名為Grand Finale,指揮者是阿
巴度。音樂會似乎想總結二十一世紀前的音樂。

所以,上半場有貝多芬、馬勒、德伏扎克、拉威
爾、普羅哥菲夫。然後就是荀伯克。說來慚愧,這一
位荀伯克先生,是現代音樂的先驅者,但是,李察要
到了二十一世紀,才開始注意他。音樂會選奏了他的
Gurre Liedue 。這是一首有火的鑽石。僅是一下閃
光,你就逃不過。他注定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會的問題是:荀伯克之後還有甚麼?所以,
下半場就同時演奏了多位新音樂家的作品。包括了
W.Kollo, E.Fisher, S.Translateur等。但所選全
是輕鬆小品,未能顯出現代音樂的面貌。

  有人指責古典音樂落伍。但現代音樂本身,過度
重視外在形式,不動聽,亦欠缺情感。形式的路,是
沒有前途的。將來,必定是古典光輝的承續。形式主
義,只是黎明前夕的迷惘罷了。

DVD 資料

Grand Finale - Claudio Abbado dirigiert 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揮:Claudio Abbado
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Grand Finale 1999音樂會dvd 曲目

Part 1

* Beethoven sym 7, A major, op92
allegro con brio
* A dvorak sym No. 8 Gmajor op 88
Allegro ma non troppo
* G. Mahler Sym No. 5 C sharp minor Rondo finale
* I.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Infernal dance / Lullaby Final hymm
* M. Ravel Daphnis et Chloe
Danse generale
*S. Prokofiev Alexander Nevsky op 78
Alexander's entry into Pskov
*A Schonberg Gurre Liedue
"Seht die Sonne"
*Speech by Klaus Wallendorf

Part 2

* P.Lincke Grigri
Overture
* P.Lincke Floies Bergeres
March
*P.Linke
Brandbrief-Galopp
* S.Translateur
Sportpalast Walzer
*E.Fischer
Sparkling Champagne
O.Nocolai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Overture
*W.Kollo
Solang noch unter'n Linden"
*P. Lincke
Berliner Luft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1.17 香港時間: 3:20pm)
(明天問題:荀伯克是誰?)

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甚麼是一枝筆寫不盡的?

甚麼是一枝筆寫不盡的?
(問到底 No.6846 2007 1111 Sunday)

*星期天籟*
最近重聽《聖約望受難曲》。許久以前寫過:當耶
穌在十字架上時,看到瑪利亞來到,就說:婦人,看
啊,這是你的兒子。那時,李察並不熟悉聖經,還以
為這「兒子」是指耶穌自己。其實是錯的。耶穌其實
是向瑪利亞說,這十字架下的門徒,是你的兒子。跟
著,又對門徒說,看啊,這是你們的母親。

  奇怪是,怎麼跟著沒有了那Ruht Wohl……Ruht
Wohl……(安息吧,安息吧)的一段?鮮血那樣鮮明的一
段,怎會沒有了呢?忽然戰憟了起來,怎麼沒有了?
看看cd機上的小熒幕,電池訊息不絕的閃動,連電
池也沒有了,可能真是聽不到了。音樂就在這不斷閃
動的不安中持續前進,一直唱到耶穌死了,那人還帶
來了一百磅的香料和沒藥,把耶穌的屍體,用長長的
布條包起來,忽然,就聽到了那永遠不可能忘記的聲
音:Ruht Wohl……Ruht Wohl……Ruht Wohl……奇怪是那
電池將盡的訊號還在閃,一直到最末一句。曲終人散,
電也完全沒有了,cd 也不動了。而這,就是人類歷
史的見証。在悠長的人類歷史中,曾經有這麼一件事
情發生過。像鮮血那樣鮮明的一件事情發生過。

Archiv Produktion
J.S.Bach: Johannes-Passion
Conductor: Karl Richter
Munchener Bach-Orchester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1.10 香港時間:5:32pm)
(明天問題:希特拉的性格特徵何來?)

Saturday, November 3, 2007

巴西組曲,帶你何處?

巴西組曲,帶你何處?
(問到底 No.6839 2007 1104 Sunday)

*星期天籟*
Villa Lobos 創作的巴西組曲,其中的第五首非
常動人。這曲子在李察腦中二十多年,本來已經淡忘。
但因為遇到了韋華弟的舊曲,重新鉤起了回憶。

二十年前,喜歡拍八米厘的小電影。其中一片段,
是人家的婚禮片段。婚禮完畢,一雙熱戀男女,在一
片小樹林中執手互相凝睇。李察用了這巴西組曲作為
背景音樂。雖然至今未知歌詞唱的是甚麼。手裡的cd
是一位葡萄牙女歌手唱的。至於當年唱者何人,已經
無法再找到了。葡文唱這歌,似乎是硬了一點,但氣
氛仍在。投入去聽的時候,不知不覺,會魂遊五千里
外的遠境。你不會去到巴西。但心中是會有一種感覺,
人世是美好的,總是有一處好地方,讓人平平靜靜享
受一下的。

曲子分為三部份。大約可算是A-B-A 形式。A部
份極端抒情 ,但B 部份卻是激越的。最後又再回歸
平靜的A。相信這也是人生常軌。未曾激越,又那裡
來的平靜?



唱片資料
Compact disc.
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 Selections
Villa-Lobos, Heitor.
Rio de Janeiro : Kuarup Discos, [p1987].
Sung in Portuguese.
Leila Guimaraes, soprano; Joao Carlos Assis Brasil, piano; Joao Pedro Borges, guitar;
Carlos Alberto de Carvalho, guitar.
Recorded in Rio de Janeiro, in May and June, 1987.
CONTENTS Contents: 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 (Aria) Cantilena 1938,
(Danca) Martelo 1945 -- Modinha (Seresta no. 5) 1926 -- Evocacao (do Album no. 1
de Modinhas e Cancoes) 1933 -- Cancao do poeta do seculo XVII 1948 -- 4Cancoes da
Floresta do Amazonas 1958: Cair da Tarde, Cancao de amor, Veleiro, Melodia
sentimental -- Lundu da Marquesa de Santos 1935.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1.3 香港時間:5:53pm)
(明天問題:昂山素姬的民主理念如何?)

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韋華弟怎樣浮遊人間?

韋華弟怎樣浮遊人間?

(問到底 No.6832 2007 1028 Sunday)



     *星期天籟*

時間與今相距約四百年。我們很難想像,從前的
威尼斯人,上教堂聽些甚麼。若非經濟不景,修道院
拍賣舊手稿,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韋華弟這個人。

不可想像的是:這樣美的音樂,竟然差點失傳。
更加不可像的是:今日的人重新聽到,為甚麼竟然喜
歡?韋華弟是今日流行的古典音樂家。為何今人竟有
如此好品味?是否時代始終向上?

「晚禱」(Vespri)是一種教堂聚會。有學者搜集
了韋華弟部份樂譜,相信是晚禱用的。很值得注意的
是其中一首 Nisi Dominus RV 608。李察發現,當中
的旋律,跟巴西音樂家魏拉羅伯士(Villa Lobos)的
巴西組曲(第五首)很相似,部份句子相當接近。魏拉
羅伯士喜歡採集各地歌謠,相信這是他採回來的。巴
西曾是萄葡牙殖民地。是葡萄牙人從歐洲帶到了南美
嗎?

這樣美的旋律幽靈,在地球上空浮遊四百年,終
於重新聚合,肯定是不可錯過的:就在唱片中的track
23 : Gloria Patri 

唱片資料:

Vivaldi: Vespri solenni per la lesta
dell'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
(Vivaldi's Vespers for the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韋華弟:聖母升天晚禱)

Conterto Italiano
Conductor: Rinaldo Alessandrini

唱片編號: OP 30397
(www. naiveclassique.com)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0.27 香港時間: 6:45 pm)
(明天問題:昂山素姬有多勇敢?)

Saturday, October 20, 2007

天神怎樣與妓女結婚?

天神怎樣與妓女結婚?
(問到底 No.6825  2007 1021    Sunday)

         *星期天籟*
    第一印象:我們或會留意到,這首詩是好詩。甚
麼是詩?詩的特質,是要用最短的篇幅,把大量的聲
音、畫面、顏色、情感、哲學,凝練在幾行美麗的文
字裡。或有人說,那僅止是「意境」。但無論名詞是
甚麼,一旦你接受了一首好詩,就是接受了一整個的
靈。一首高尚的好詩,層次比電影和小說更高。因為,
詩是高度抽象的,需要心靈的複雜創造,才能領受。
詩不是給凡夫俗子欣賞的,詩是少數特殊品味者的醇
香。領受一首詩,就是領受一個靈。此一刻,所有的
顏色聲音畫面,變成次要。你已經從心裡感覺。
 
   ....感覺到那一種灼熱的燃燒。
 
   你是跟誰在一起呢?是歌德,還是舒伯特?兩人
之間的恩怨,明天再講。哥德寫的是詩。而舒伯特寫
的是歌。嚴格說不是歌,而是比歌曲層次更高的「歌
謠」。歌謠是讓所有人唱的。忽然間,這首歌好像會
著火。...而我們都知道,火燒的是甚麼。
 
 
 
      天神與寺妓     歌德原著,舒伯特曲
      (Der Gott und die Bajadere)
    

大地之神馬哈達維,
已經是第六次駕臨人間。
他或會化身為我們之一,
屈尊降貴居留在此。
他將會看到一切。
如果他想降罪或寬宥,
他要以人的眼光看視人。
(他假扮旅人,瀏覽城鎮。他檢閱了尊貴者,察視了
卑賤者。黃昏時份,開始離去。)
 
 
當他準備出來,
到最後的一所房屋。
遇到了一位可愛的漂零孤女,
臉上擦得火紅。
「你好啊,女郎。」
「謝謝你的垂顧,且聽我細說清楚。」
「你到底是誰呢?」
「一個舞女,這裡是愛的居所。」
(銅鈸一響,她就趕忙開始跳舞了。她熟練地扭擺婀
娜腰軀,高下抑揚地旋轉,送上一束花球。)
 
 
她哄他到了大門口,
高興地推他進去:
「尊貴的陌生人啊,這簡陋的房子,
就會發放異采了。
如果你累,我將喚發你的精神。
為你疲累的雙足推拿。
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休息、縱樂,或嬉戲。」
(他假裝呻吟,而她辛勤按撫。天神微笑了。欣然從
她深深的敗壞中,看到了一顆人的心。)
 
 
嬉玩深宵,兩人熟睡。
片刻之後她醒過來。
發覺她鍾意的客人,
在身畔死去。
她高聲尖叫,撲在他身上。
但再無法使他回來了。
不久,他僵硬的肢體,
擱上了火葬的柴堆。
(她聽見祭師和喪禮的頌唱,狂亂中穿越群眾上前。
「你是誰?為何闖進這殯殮之地?」)
 
 
她摔倒在棺架之下,
呼聲迴蕩在空氣之中。
「我要我的丈夫回來!
我要在墓穴中找他歸來!
這麼神聖的軀體,
怎能眼白白燒成灰?
他是我的。他屬於我的。
啊,只要再多一個甜密晚上!」
(祭師頌唱:老人要受我等葬送,苦役人間,終於僵
冷。青年人也要受我等葬送,雖然他措手不及。)
 
 
請聽祭師的教誨:
此人不是你夫,
因為你只是一個舞女。
所以此事與你無干。
這屍體,只需要他自己的影子追隨,
進入那靜寂的死鄉。
只有髮妻追隨夫婿。
那是她的責任與榮光。
(聲音與鼓樂齊響,那神聖的哀傷。
 眾神啊,請接受他歲月的馨香,
 洪洪烈焰,請接引這青春的死者。)
 
 
無情聲頌,
更添她心中劇痛。
她伸開雙臂,
一下子躍進火燃的屍體之中。
但這神聖的青年人起來了。
火堆之上,
兩人緩緩上升,
他的摯愛,就在他懷抱裡。
(眾神之首,深喜懺悔的罪人。
烈焰擁抱著不朽者,
迷失的孩子上天堂。)
              李察譯自英文
 
 
後記:
 
   這首詩的唱片,上兩周已經介紹過。想聽的人,或
者可以嘗試往電台點唱。然後把那條電台網上的
Link,傳來此處。如果你在網上買到這唱片,裡面那
本厚厚的小書,就不宜錯過了。
 
   德文的bajadere 即是法文的bayadere。 有一齣
著名的法國芭蕾舞,名字依稀記得就是 La
Bayadere 。故事也不盡相同。
 
   此詩所講是古印度的一種殉夫習俗。外人或不能
了解。但無論如何,當我們撇開所有外在的風俗習慣,
直入內心,就能看到人心當中的一種激情。這種激情,
是烈火燒不去的,也非外在力量所能毀滅的。
 
   問題是,印度是東方文化。向內的力量太強。過
份強調了心,就會忘記了外面的,不可或決的物質條
件。不良惡俗,就是這種過份內向的產品。
 
    所以,這詩是給成熟的人看的。幼稚的人,或者
只會看到召妓的樂趣。不成熟的人,或者只能看到唯
情的一面,都是不好的。
 
 
 
 


 唱片資料
The Hyperion Schubert Edition, No. 24
A Goethe Schubertiad. Christine Schafer(soprano)
John Mark Ainsley (tenor) Simon Keenlyside
(baritone) Michael George (bass)
The London Schubert Chorale, directed by Stephen
Layton. GRAHAM JOHNSON (piano)
(RCA red seal 82876-69282-2)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0.20  香港時間:5:30pm)
(明天問題:為何舒伯特只找哥德?)



隨身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和 Hotmail,不限時地掌握資訊盡在指間—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巴伐洛蒂死了怎辦?

巴伐洛蒂死了怎辦?
(問到底 No.6818 2007 1014 Sunday)


*星期天籟*
巴伐洛蒂走了。還要多久,才有人可能追上他?
二十年,還是五十年?我們此生,還可能不可能聽到
一把更好的歌聲?

這是一個使人不安的問題。而且,在事實上,是
沒有人可能回答的。一切在造物主的手中。或者,是
一切仍是在人的手中。到底我們還有沒有這一種文
化,可能養得起這樣一個比較偉大的歌唱家。

有學者激烈批評,認為他後期不應調低音調來唱。
如果連他也可以調低音調,那其他的聲樂學生,還要
不要努力。像卡拉OK那樣,要多低,就調多低。

沒有人願意在台上嘔血的。這世紀,再沒有卡羅
素之類的傻瓜。但無論如何,他的聲線仍是美絕。沒
有人唱得比他更加投入。有時他和其他流行歌手合
唱,你就立刻可分辨,只有像他那樣的聲音,才是真
的屬於人的聲音。如果連他也沒有了,就委實是有點
蒼涼了。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0.13  香港時間:  4:35 pm       )
(明天問題:孫中山因何孤立?)

Saturday, October 6, 2007

歌德猛衝到那裡?

歌德猛衝到那裡?
(問到底 No.6811 2007 1007 Sunday)

    *星期天籟*
歌德的一首小詩: 「焦心的愛」

進入雪中,雨中
還有風中
越濕澗
穿霧障
猛衝,猛衝
毫不止息

我奮力開路
雖然痛苦
我忍耐了許久
啊,生命是這樣歡悅
這樣的感情
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
呀,多麼奇怪
竟創造了痛楚

我逃往那裡?
逃進林中嗎
全部空虛
生命的冠冕
快樂但欠寧靜
愛啊,這就是你
    (李察譯自英文)

  這詩原題 Rastlose Liebe, 英譯 Restless
Love,是歌德的作品。據說,是歌德愛上了一位有夫
之婦後寫的。這原本是一種不正常的人類情感,混合
在十九世紀的激情之中,注定了要引領人類進入歧
路。但無論如何,這種情感的激越與單純,今日已經
不可再見。今人的物慾強烈:理智就是慾望,慾望化
身為理智,非常可怕。單純的情感,已經消失。

Happiness without peace, 是甚麼?就是慾。這是
今人的迷失。雖然,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從何時開始
迷失的。這首詩提醒我們,我們已經迷失了兩個世紀。

  這首詩,舒伯特譜成了歌曲。(D254 19 May 1815;
Published as Op 5 No 1 in 1821)一場激烈的情感
風暴,在一分半鐘之內完成。以後,就是永恆的音樂
會曲目了。

  唱片資料
The Hyperion Schubert Edition, No. 24
A Goethe Schubertiad. Christine Schafer(soprano)
John Mark Ainsley (tenor) Simon Keenlyside
(baritone) Michael George (bass)
The London Schubert Chorale, directed by Stephen
Layton. GRAHAM JOHNSON (piano)
(RCA red seal 82876-69282-2)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0.6 香港時間:5:00 pm )
(明天問題: 昂山素姬有多美?)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波斯市場」有何樂趣?_____(星期日)

「波斯市場」有何樂趣?
(問到底 No.6804 2007 0930 Sunday)

*星期天籟*
「波斯市場」(In a Persian Market) ,是英國
近代作曲家克特爾比 (Albert William Ketelbey,
1875-1959)的作品。這首曲子,畫面色彩非常豐富。
聽的人宛如置身波斯現場。從駱駝的鈴聲開始,各種
色彩紛陳。市場裡有繽紛的貨品,有各式的賣藝人,
還有無處不在的眾多乞丐,扯高氣揚的酋長。忽然音
樂調子一變,原來是美艷不可逼視的公主出現了。不
久,公主和酋長都分別迤然遠去,市場又再熱鬧如昔。

  這曲子曾經是很多電影和廣告的插曲。亦曾被編
為芭蕾舞。曾經看過電影的人,會有額外的懷舊感觸。
克特爾比除了此曲之外,尚有很多其他歌曲。曲目附
在文後。從互聯網上,可能找到這些曲子的電影配音。
李察未找到克特爾比的生平。誰找到了請通知。
Youtube 上亦可能有。但李察猜想,他的工作一定是
跟電影配樂有關。不然,作品不會如此色彩鮮明。他
是有才氣的作家。但,才氣被二十世紀的電影形式限
制了。在利錢深厚的電影事業裡,音樂永遠只是配角。
或者,這就是古典音樂式微的主要原因。

EMI唱片編號:TOCE-2225
唱片標題:Ketelbey: In a Persian Market
Conducted by John Lanchbery,
The Philharmonia Orchestra.

裡面有九首悅耳作品:
1. In a Perian Market
2. In a Monastery Garden
3. Chal Romano(Gypsy Lad)
4. In the Mystic Land of Egypt
5. The Clock and the Dresden Figures
6. Bells Across the Meadow
7. In A Chinese Temple Garden
8. In the Moonlight
9. Sanctuary of the Heart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icon below.)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本文貼出日期: 2007.9.29 香港時間:7:15pm)
(明天問題:堯是怎樣死的?)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巴哈之子,有何傑出?

巴哈之子,有何傑出?
(問到底 No.6797 2007 0923 Sunday)
.
.

*星期天籟*
初聽歌劇 Amadis Des Gaules 的時候,還以為
這是巴哈的作品。只是略為奇怪,為甚麼巴哈寫了這
一齣歌劇,居然很少聽到。

聽歌劇不看歌詞,有時聽到曲中人對話,但不知
道說甚麼,只能憑氣氛會意,是很奇妙的感覺。

這歌劇很像莫扎特的《魔笛》。有幾句,簡直是完
全一樣。其中一場,專門用笛子演奏,宛如是《魔笛》
的變奏。心裡還想,難道是莫扎特在有意仿效巴哈?
有時第一句相同,第二句莫扎特便走開了。這歌劇,
有點像是《魔笛》的原始草稿:莫扎特對初稿不太滿
意,另外創出更好的作品。

  看資料,才發覺這歌劇是巴哈的兒子Johann
Christian Bach 的作品。莫扎特八歲開始,便認識
他了,而且莫扎特以後一再稱讚他。老實說,能夠被
莫扎特稱讚並且仿作的音樂,也是不宜錯過的啦。

(Helmuth Rilling: Amadis Des Gaules, by Johann
Christian Bach. Gachinger Kantorei Stuttgart
Bach-Collegium Stuttgart)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本文貼出時間:2007.9.22 香港時間下午4:35)
(明天問題:到底堯舜有無禪讓?)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拉弦和撥弦有何不同?

拉弦和撥弦有何不同?
.
.

*星期天籟*
就跟漫畫和油畫那樣不同。如果用一個名詞來
說,是「訊息密度」不同。米開蘭基羅的巨幅,如果
用簡單的線條,當然也能顯示。但深度不一樣。

現在流傳世上的巴哈魯特琴(lute)音樂,有學
者懷疑是不是巴哈自己創作的,還是當時的魯特琴樂
師改編的。李察手上有一張Yasunori Imamura彈的
巴哈魯特琴作品。(ETCETERA : J.S.BACH Lute Music
Volumn 1 ) 裡面收有巴哈的好幾首魯特琴組曲,包
括了BWV1006A,BWV997,BWV999,BWV1000等。

撥弦音樂,通常都是比較輕鬆的。在平靜的時刻
聽這樣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情愉快。這樣的作品,很
少能夠深深挖進內心,但一種外在的舒適感覺,也是
很好的。畢竟,心深底處是聖地,那是你徹底靈魂更
新的地方。在閒暇時日,不妨亦輕鬆一下。管弦樂的
豐富盛宴,考驗人的消化能力。魯特琴音,有如花園
裡的一杯下午茶,也很不錯。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90 2007 0916 Sunday)
(明天問題:舜是怎樣「孝順」的?)

Saturday, September 8, 2007

莫扎特是怎樣逍遙的?

莫扎特是怎樣逍遙的?
.
.

*星期天籟*
如果說,莫扎特的弦樂四重奏是逍遙的,沒有
人反對。好比一個悠閒的午後來到花園,看看鳥兒怎
樣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看到花兒向著陽光,看
到蜜蜂飛舞。這「逍遙」是肯定的。這裡沒有利害關
係,沒有情緒起伏,還不是「逍遙」?

但是,如果你聽過《安魂曲》,很多人未必知道,
這樣激烈的情緒背後,仍是「逍遙」。莊子的「逍遙」,
不是悠閒,不是甚麼事都不做,而是一種自由境界。
當一個人,像莫扎特那樣,看透了人生的一切奧秘,
就會知道生命的著落,知道怎樣做,他就是自由的。
這是很奇妙感覺。小鳥未曾看透人生奧秘,可以是「逍
遙」,但當莫扎特用盡了生命的最後一分力量,奮力
把所有的樂句寫完,他也是消遙。或者,我們未必能
夠留意到,小鳥在冬天來臨的日子,是怎樣過的。食
物盡,嚴寒到,奮戰最後一刻,非常逍遙:因為,他
己用盡了生命的能量,心安理得,睡得安穩。

Mozart: Die Streichquartette, The String
Quartets Les Quatuors a Cordes (KV80, KV155,
KV156, KV157, KV158, KV169, KV170, KV171, KV172,
KV173) (雙CD)

Die Streichquartette = The String quartets = Les quatuors a cordes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IMPRINT
West Germany : Deutsche Grammophon, [1988].

Amadeus Quartet: Norbert Brainin, Siegmund Nissel, violins; Peter Schidlof, viola; Martin Lovett, violoncello.
Recorded in various cities in Germany and Austria 1963-1977.
Originally produced Polydor International, Hamburg.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83 2007 0909 Sunday)
(明天問題:亞基米得的閒情逸致何來?)

Sunday, September 2, 2007

《天鵝湖》有何時代意義?

《天鵝湖》有何時代意義?
.
.

*星期天籟*

這裡所謂的「時代」,並不是指柴可夫斯基的時
代。天鵝湖寫於1877,但直到1982 年,我們仍有極
好的詮釋版本。李察多次推薦,是Makarova 與Anthony
Dowell 合作的芭蕾舞演出版。

  但問題是,時間只推進了二十多年,為甚麼此後,
幾乎年年上演,隔幾年又有新版本的《天鵝湖》,是
愈演愈差,一代不如一代?最差是雷里耶夫和瑪歌芳
婷合作的版本。天鵝湖中的真情,被雷里耶夫的個人
表演慾完全覆蓋。技術上到家,藝術上徹底失敗,卻
深受全世界歡迎。這是甚麼問題?

問題是,現代人已經失去了追求真愛的意欲。現
代人只需要解決即時的食色兩慾,但不懂真愛。真愛
有甚麼用途?這是無論你怎樣解釋,俗世都是很難明
白的。無愛的藝術,索然無味,但舖天蓋地。

連基本的詮釋能力亦已失去,更遑論創作了。這
就是我們今日的時代處境。舉世無人,有為者誰?
(李察按:請參看《柴可夫斯基之火》文輯)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76 2007 0902 Sunday)
(明天問題:怎樣判斷德蘭修女是偉大的?)

Monday, August 27, 2007

柴可夫斯基的奧秘何在?

柴可夫斯基的奧秘何在?
.
.

*星期天籟*

在離開這個專欄之前,粗粗算一下,李察曾經寫
過八十八篇跟柴可夫斯基有關的小文。

最初是《天鵝湖》。這是李察的第一部啟蒙音樂。
是在一個下午裡,忽然感覺觸電,好像一切全部明白。
這種感覺,使李察不斷的思索。而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一氣寫了好多篇。

跟著,才是其他。一八一二、小提琴協奏曲、等
等,所有他的音樂,都是互相關聯的。這協奏曲僅只
是不久之前寫過。好像一個雜技芭蕾舞星,在鋼絲上
跳舞。那一種蒼涼、失落、到今天仍不住回想。

跟著,又看了他的傳記。才發覺,原來他是雙面
人。表面是普通人,底下是同性戀。這種內在衝突,
被絕對唯美的音樂平衡了。

這二萬多字的文章,李察打算由下周起,在網上
一起發表。或者,在重讀舊文的時刻,可能會想得到,
到底柴可夫斯基的真正奧秘何在。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69 2007 0826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要研究孫中山?)

Monday, August 20, 2007

誰最感動你?

誰最感動你?
.
.

*星期天籟*

不知道這是一個人的「偏好」呢,還是根本上是
音樂本身、或者是文化本身的問題。

幾乎沒有一個其他音樂家,能夠像以下這幾位那
樣,曾經徹底的把李察的心靈搞動過。

巴哈、莫扎特、貝多芬、馬勒、舒伯特、韋華弟、
柴可夫斯基、威爾弟、德伏扎克、安德魯韋伯。

細心的讀者,或者會發現,其中沒了幾個名字。
例如,勃拉姆斯,這一位許多人十分喜歡的作曲家,
就不在其中。至於華格納,就更不可能了。

音樂好像一條彩虹。沒有人能夠把整條彩虹霸佔
的。勃拉姆斯可能剛巧在彩虹的另一面,以至李察錯
過了。至於華格納,他是黑夜的彩虹。沒有了陽光的
反映,他的音樂不可能真正動人。

李察打算,把以上作家曾經感動的部份,放進網
上。從九月開始,如果順利,每周一人,也有許多周
了。其實,要真正了解他們,每位用一年功夫,也不
夠的。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62 2007 0819 Sunday)
(明天問題:孫中山因何早死?)

Monday, August 13, 2007

甜蜜和悅耳,有何不同?

甜蜜和悅耳,有何不同?
.
.

很奇怪很奇怪的感覺。這幾天,李察的思維翻江
倒海,但腦中仍在想著柴可夫斯基。

其實,他是很可憐的。他早期的悅耳成份,可能
來自一種優厚的生活。他有內在衝突,他是個秘密的
同性戀者,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但他仍處理得很好。
他的作品,充滿了人性的善意。

所以,許多人說,他的作品是「甜」的。其實,
如果要形容音樂,還可以不可以用「鹹」、「酸」、「辣」
等味覺感受。但沒有人懷疑,他的音樂是甜蜜非常。
甜得令你放不開。

但忽然,他的作品,從甜蜜變成為酸苦。苦得沒
有人可以接受。一向在經濟上支持他的一個貴婦,忽
然不再支持。同時,他的同性秘密即將公開聆訴,他
無法承受,死於一種故意的疏忽。那時,流行霍亂,
而他亂喝生水。從今日的莊子觀點看,他是尚未「成
心」。內在的靈魂,無法支持他自己。甜化苦,是可
能的。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55 2007 0812 Sunday)
(明天問題:畢達哥拉斯跟孔子有何不同?)

Monday, August 6, 2007

甚麼音樂不能不聽?

甚麼音樂不能不聽?

.
.

*星期天籟*
作為一個音樂欣賞者,最重要是有一顆整全的內
心。相反是沒有心的人,就甚麼都不是。

昨天接到電郵,才知道自己已經被炒。這「星期
天籟」是「問到底」的一部份,自然,也不能繼續下
去了。這音樂小文章,最多只能再寫四篇。以後發生
甚麼事,李察自己,亦未能預測。問題是,從一九八
八年開始的專欄,李察寫過甚麼音樂呢?

李察相信,每一位音樂家,都有一個匙孔的。李
察的最大心願,是要從匙孔裡窺進去,看見他們貢獻
人世的最主要旋律是甚麼。巴哈、貝多芬、馬勒、舒
伯特、韋華弟、柴可夫斯基、威爾弟,他們每一位,
都曾經使李察徹底感動過。人的心,是需要不斷鞏固
的。這些音樂家,是李察的心靈基柱。

李察已經把其中關於巴哈部份的全部文章,放進
了網上。只要進入李察網頁,就可以找到。至於其他
那幾位重要作家,李察也會一一放上去的。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48 2007 0805 Sunday)
(明天問題:寫作專欄,有甚麼用?)

Monday, July 30, 2007

「悅耳」境界,從何而來?

「悅耳」境界,從何而來?
.
.


*星期天籟*   

李察本來知道,這是一條不可以問的問題。就像
你問,「美」是怎樣得來的?答案必定是空虛。但無
論如何,這是一種誘惑。雖然李察並非有資格如此問
的音樂家。相信,必定有無數的音樂家,他們亦曾經
為此問題而苦惱。如果找到了「悅耳」的秘密,寫出
的曲調,都必定悅耳動聽,豈不是很好嗎?

  重聽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短短十幾
分鐘,已經包含了法軍攻打俄國的重大戰爭場面。當
中有甚麼秘訣?柴可夫斯基怎能寫得這樣好呢?

  所聽的是阿巴度(Claudio Abbado)領導芝加哥
交響樂團的演奏,略為失望,因為不及三年前所聽
Esa-Pekka Salonen指揮的版本好。李察三年前曾經
深深為此曲感動過。當時想到的,是此曲的「張力」
何來。阿巴度的張力,明顯弱些。「張力」來自投入。
似乎接近了:悅耳的秘密,是不是因為能夠全情「投
入」呢?舊文是在2004.8.8寫的。現重刊在李察的
音樂網頁內:(leechardmusic.blogspot.com)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41 2007 0729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克倫威爾能夠拒絕誘惑?)

Monday, July 23, 2007

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

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

.
.



   *星期天籟*

有的音樂家,是悅心,而未必悅耳。例如馬勒的
許多首曲子,初聽常會感覺抗拒。在心理學上,這是
所謂「逆受」,第一次不接受,第二次不接受,第三
次不接受。但忽然之間,有人轉向瘋狂熱愛。

  柴可夫斯基相反。第一次悅耳,第二次悅耳,第
三次仍是非常悅耳。有人一生無法離開這悅耳的初
階,永遠都是悅耳,那是不錯的。只有另類的人,能
夠從柴可夫斯基的悅耳階段,進入他的悅心境界。他
的《天鵝湖》,真正好的版本,迄今只有一個。雖然
這是經典戲寶,時常都有新鮮版本,但只有一個版本
曾經攀上高峰。那是瑪嘉諾娃的唯一版本。而《天鵝
湖》不是特例。柴可夫斯基大多數作品,都是悅耳的,
也是能夠上心的。試聽Serenade in C major for string orchestra, op
48.(New Stockholm Chamber Orchestra, Conducted by Paavo
Berglund)這是有
特殊品味的悅耳。至於柴可夫斯基因何悅耳?為何多
數作曲家無法達到悅耳階段?問題何在,有誰知道?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34 2007 0722 Sunday)
(明天問題:門得列夫接受何種優質教育?)

Monday, July 16, 2007

為甚麼我喜歡音樂?

為甚麼我喜歡音樂?
.
.

*星期天籟*

亦有許多人,對音樂無動於衷。大約,這也是造
物奇妙的一部份。造物主讓人們分工合作。有的人只
喜歡數學,亦有人只喜歡吃。各有自己的崗位。

一個人喜歡音樂,亦跟他的遭遇有關。

  想當年,澳門電台的唯一音樂節目,隨了粵曲,
就只有葡文歌。那時,倒是聽了不少葡文歌的。家裡
人多,他們時常高聲說話,收音機裡的音樂,可以令
李察專心讀書,聽不到他們的說話聲音。有一次,中
學的老師開了一個音樂欣賞晚會。從此喜歡古典音樂
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但是,老師們一個月也不會開
一次這樣的音樂會。其餘,就是飢餓時刻。

  這一種飢餓,持續了許久。後來在宿舍求學,沒
有錢買收音機。周未,同學都出去了。就偷偷把人家
的昂貴收音機開了。一邊聽,一邊怕人們回來撞破。
那次聽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Capriccio Italien)
。這曲子,一生都記得。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27 2007 0715 Sunday)
(明天問題:為甚麼你要渡河?)

Monday, July 9, 2007

作曲家需要甚麼筆?

作曲家需要甚麼筆?
.
.


*星期天籟*

在李察的印象中,作曲是沒有難處的。唯一的難
處,只是寫出來。而李察無法寫。曲在心裡,曲在喉
頭,但沒有學過記譜,寫不出。

而作曲是講究心情的。不知不覺之間,調子就在
腦中出現了。或者,李察不是職業作曲家,調子出來,
又失去,都不要緊。通常,調子只出現一次。當時記
得,但明天必定忘記。所以,李察寫的曲子,都是隨
意用數字簡譜記在爛紙裡。回家就丟掉。

聽音樂也是一樣。聽了上句,就知道下句。第一次
聽的音樂,也是如此。常常可以預測下句。有時作曲
家偏偏把下句改了,也能知道。這是他偏用理智,故
意偏離。曲調本來不是這樣的。

或者不是人作曲,是曲作人。作曲家專心坐下來,
企圖作一首曲,很難作得好。因為,是曲子自己在找
出路。是曲子來到人心,是曲要找尋筆。問題是,當
曲子來到時,你有沒有一枝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20 2007 0708 Sunday)
(明天問題:果戈里怎樣被人毀滅?)

Monday, July 2, 2007

一生聽幾首交響樂?

一生聽幾首交響樂?
.
.



據說,人的一生之中,寫作交響樂不可以多過九
首。十九世紀的歐洲迷信以為,寫作超過九首交響樂
的人,會遭逢不幸。奇怪的是,同樣迷信的馬勒,居
然寫作多過九首。大約是他的不幸已經夠多了。

其實,以人一生的正常精力計算,一生之中,可
以寫作九首交響樂,已經很差不多。因為,就算是
「聽」,一個人,一生也不可能聽多過九首。

要真正投入去聽一首交響樂,是不容易的。沒有
幾年功夫,不可能真正聽完一首。回想當年,聽貝多
芬的英雄、命運、田園,每首都似乎是聽了好幾個月。
從前買唱片不比現在。買一隻,可以聽幾個月,才有
錢買第二隻。後來才聽笫九。又聽了許多年。到聽了
馬勒的第二,前後也有十年。這不是誇張。從最初的
偶然投入,到後來的慢慢淡出,十年不算太長。這一
段時光,潛在的背景音樂,就是馬勒第二。現在是聽
馬勒第八。還是剛剛開始呢。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13 2007 0701 Sunday)
(明天問題:竺可楨怎樣寫日記?)

Sunday, June 24, 2007

莫扎特能否感動你?

莫扎特能否感動你?
.
.


所謂「感動」,李察以為,那是獲得智慧的媒介。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莫扎特的《安魂曲》裡感動、震
動,不能休止自己的情緒,則,一股智慧的熱流,可
能已經通過某種電波,進入你的心靈,在你的心靈中
擾動,使你心跳加速,血液流動,肌體感覺,不能自
己。

但「智慧」是不可能傳輸,贈送的。「智慧」只
可能是激發產生。莫扎特僅是酵素,把你自己本有的
內在資料,加熱,蘊釀,使你自己的感覺,更加成熟。
所以,沒有內在資料的人,聽一萬次,都是沒有用的。
酵素不可能使石頭燃燒。

有一場《安魂曲》的音樂會,在薩拉熱窩的圖書
館舉行。戰爭剛剛止息,圖書館裡硝煙碎石仍在,樂
師和指揮,心情不能平靜。dvd 影片,就以戰爭的哀
傷場面為配幕。這一張DVD,值得一看。(Zubin Mehta
指揮:Mozart the Requiem from Sarajevo, DVD)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706 2007 0624 Sunday)
(明天問題:誰願意做莫扎特?)

Monday, June 18, 2007

李斯特精彩在何處?

李斯特精彩在何處?

.
.

*星期天籟*
鋼琴的精彩處,跟小提琴不同。小提琴的右手是
攻擊的主動力量,而左手控制能量釋放,兩者需要很
好配合。但鋼琴卻是人性衝突的完美呈現。

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是很好的例子。本
身是很完美的曲子。好像是一群紳士在跳舞。他們舞
得極其盡興,像是喝醉了酒,又像是在慶祝甚麼。正
常的鋼琴家,能夠表達這種氣氛,已經很不錯了。但
李斯特不是正常的鋼琴家。李斯特是具有特殊超能量
的鋼琴家。他的右手似乎是精力過剩。他的右手像一
個頑皮孩子,偏要不聽統治,偏要離開正常的琴鍵,
偏要往最右邊的高音區域另開戰場。紳士們在這邊
跳,他偏要在那邊跳。跳倦了才回來陪你們跳。所以,
在同一首曲子裡,有兩場戲。一場在這邊,另一場在
那邊。這本來是最高難度的演出。但具備特殊能量的
人們,毫無感覺。只是覺得好玩。

問題是,這有甚麼意思呢?或許是沒有甚麼意思
的。只是一場愉快的雜技表演吧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99 2007 0617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愛迪生不肯承認失敗?)

Sunday, June 10, 2007

何謂急迫中的抑鬱美?

何謂急迫中的抑鬱美?
.
.


*星期天籟*
其實,應該說是「急迫與凌亂中的抑鬱美」。相
信,這亦是馬勒交響中的困難部份。馬勒第五交響樂,
第一、二、三樂章,都充滿了這種美感。

一部較好的音響,與一個清晰的DVD播放器,是
相當重要的。而更加重要是兩個能夠統治這種凌亂的
人:第一位是指揮家,第二位是你自己。

能夠統治凌亂,就不是凌亂了,而僅只是人生的
常態。阿巴度是箇中高手。他的一雙手臂,好像奇跡。
百毒紛陳,萬蛇鑽動,他一揮手,就都變成無情的海
浪,風吹一過,就猶如括過心肌的鋼線,你的心就動
了,淚也下了。因為,你想到,這就是「人生」。

如果不是阿巴度呢?如果不是凌亂的統治者呢?
你就只能等待了。這是很難受的忍耐,而你居然可以
等到第四樂章的天亮部份出現,你的天亮,就是真的。
所以,庸手也可能指揮這曲子的。也總是有人能忍耐
的。只要你給他一個好的豎琴手,一組好些的弦樂手,
就是了。(附註:上周的年份錯了。應該是 Lucerne
Festival Orch., 2004 的版本)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92 2007 0610 Sunday)
(明天問題:丞相祠堂何處尋?)

Monday, June 4, 2007

《馬五》說的是甚麼?

《馬五》說的是甚麼?




《馬五》是《馬勒第五交響樂》(C sharp minor)的
簡稱。手頭上有三種版本。一是巴倫邦指揮的版本,
二是1993年阿巴度在柏林管弦樂團的版本。再就是
2003年阿巴度的盧湘版,他和Lucerne Festival Orch.
合作的作品。這是最好的一個。

李察曾說,曲中重心是在第四樂章中的一場重大
轉變。這轉變,就好像黑暗變成白天那樣的轉變。幾
下豎琴,把整個形勢完全扭轉。前面的三個半樂章,
是抑鬱、難受,後面的一個半樂章,卻是太陽明亮的
欣喜。

如果有人問,你有何証據?李察只有瞠目結舌。多
年前,李察曾猜想,第二交響樂中的一個片段,是舞
會大廳中出現鬼魅。事後翻書,發現馬勒真的曾經這
樣說過。今次,李察會是同樣幸運嗎?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音樂是內心的反影,未必可以
証明,但可能感受!而李察,也總是非常幸運的。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85 2007 0603 Sunday)
(明天問題:曹雪芹的阿叔是誰?)

Monday, May 28, 2007

馬勒甚麼時候最快樂?

馬勒甚麼時候最快樂?
.
.


*星期天籟*

大約他最快樂的時候,是有一次深宵不能睡,起
床等天亮的情景。他還以為,天是永遠不會亮的。當
然這是事實。雖然他從未看過中國歷史,但總可能知
道,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期極長,一去數百年是等閒事。
其實歐洲史也是一樣的。中古的黑暗期,只聽見名詞,
已可喪膽。天亮?明天?那是沒有的事。

  阿巴度指揮,第五交響樂,第四樂章,第五分鐘
最後數秒,天忽然就在一串豎琴聲中,微微發亮了。
所有生命中的不穩定因素,忽然消散。太陽以他金黃
色的光線告訴你,他總是會再來的。天總是會亮的。
今天不亮,明天不亮,一百年不亮,總有一年會亮的。

  問題只是,你等不等得及。當然是等得及的。等
到天亮的一刻,我們所有人都會起來。都會像伸一個
懶腰那樣,從泥土裡坐起來。這一個時間,大約你已
經來到第五樂章,最後一串樂句了。所有的弦都同時
震動,阿巴度張開最大幅度的雙臂,激烈的掌聲忽然
響起,人們歡迎你回歸呢。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78 2007 0527 Sunday)
(明天問題:諸葛亮因何不被信任?)

Monday, May 21, 2007

何謂「入心」?

何謂「入心」?
.
.

*星期天籟*
一般的音樂,能夠悅耳,已經很好。但更好的音
樂,能夠入心。

音樂入心的第一關是皮膚。皮膚上的毛孔,忽
然無端升起。這要是投入去聽才可能有的效果。有一
次,李察請一群朋友聽Massenet 的《冥想曲》
(Meditation from Thais)。音樂響起,李察就用一
支粉筆,不斷的跟著音樂在黑板畫圓圈。音樂播完之
後統計,七十位聽眾裡,有五份之一人有感覺。而感
覺相同,都覺得毛孔微微升起。

這首曲子,是粵語舊片的常用插曲。每當影片中
情緒波動的時刻,都會聽到。所以,從來不聽古典音
樂的人,都有印象。

而這印象是重要的。音樂喚回來一種久遠的回
憶。音樂是外來的。但所喚起的感覺,卻是本來就有
的。你自己的體驗愈深,音樂的力量就愈大。所以,
更準確的說,並非音樂入心,而是靈性與音樂共鳴。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71 2007 0520 Sunday)
(明天問題:莊子有多重要?)

Monday, May 14, 2007

《四季》的本意是甚麼?

《四季》的本意是甚麼?
.
.

*星期天籟*
李察有一個小小心願,來生一定向天主懇求,作
一個音樂指揮。但這願望野心太小,天主未必應允。
因為世上欠缺的不是指揮,而是作曲家。李察深信,
在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左古,音樂必定重上高潮。到
時的音樂,必定是比傳統古典音樂更高的另一層次。
下一輩人有福了。我們這一輩,肯定及不上。是的,
為甚麼沒想到要做作曲家?

在聽音樂方面,李察或者過份自信,有時可以在
一首指揮得很壞的音樂中,聽到原作者的聲音。

以《四季》為例,韋華弟在音樂裡的呼聲,卡拉
揚好像全無感覺。他只是用不同力度,亂估韋華弟的
意圖。春夏秋冬的全部,就是生命的全部感覺。豈是
忽高忽低,忽吵忽靜的堆砌所能表現的呢?這一類音
樂,青年人的演奏,往往比大師好。因為青年人無顧
忌。順著勢,通常都接近原意。大師們技術高超,以
為可以隨心所欲,其實是過份安排,愈行愈遠。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64 2007 0513 Sunday)
(明天問題:柏楊的歷史地位怎樣?)

Monday, May 7, 2007

韋華弟寧靜在那裡?

韋華弟寧靜在那裡?
.
.

*星期天籟*  
韋華弟的寧靜,就在他的笛子裡。這是一首異常
奇妙的樂曲,幾乎任何時候,就算是在最吵鬧的場合
裡,就像此刻,李察坐在一處高尚咖啡座,播放的音
樂庸俗不堪,但只消把耳筒拿出來,奇蹟立刻出現。
外面的囂鬧,竟然立刻消失。不是沒有了聲浪,而是
外在的聲浪再不可能影響你。

這就是韋華弟的「長笛C 調協奏曲」。而且,這曲
有一個妙處,幾乎是任何版本,都一樣好。相反是他
的《四季》,李察從未聽過一次好的演奏。但這一首
曲子不同,其中有一種內在的張力,使演奏的人,很
難偏離。特別是其中的largo 樂章,吹笛人在第一個
音,通常都灌注了全部的肺活量。那是「人」的肺活
量。李察相信,任何人,很自然地都是這樣吹的。而
曲子中的節奏,就跟人的天然生命結合了。

聽到的人,很難抗拒節奏中的無形魔力。你會很
快的靜下來,跟吹笛人共同呼吸。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57 2007 0506 Sunday)
(明天問題:怎樣分辨真假莊子?)

Sunday, April 29, 2007

命運應該怎樣敲門?

命運應該怎樣敲門?
.
.


*星期天籟*
卡拉揚跟托斯卡尼尼,十分不同。卡拉揚好像青
年壯漢,他竭力的鎚,你非應不可。托斯卡尼尼柔和
得多。他戴上了一雙厚厚的皮手套來敲門,是一種柔
和的陰力。

到底命運應該怎樣敲門?命運是一個狂暴青年,
還是一個陰險的、常帶迫害念頭的老闆?

聽卡拉揚指揮「命運交響樂」,第一樂章最後的
那幾句,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忽然,眼中好像看見一
個白花頭髮的糟老頭子,手握無力雙拳,在大門之上
打鎚。血肉之軀,怎敵這結實的木頭? 

回心一想,才發覺這是一個錯誤的意念。不是應
該讓命運來敲你自己的門嗎?那一聲聲的Mi Mi Mi Do
不是應該在門的外面嗎?怎麼變成你自己去敲門?又
為甚麼,所有的木門、鐵門、鋼門,都是關上的?請
問,世間還有幾扇門?

貝多芬聽見這問題,會在天上微笑的:是的,我
來了,你們非開門不可!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50 2007 0429 Sunday)
(明天問題:「隱名人」是怎樣死的?)

Monday, April 23, 2007

怎樣把《四季》連起來?

怎樣把《四季》連起來?
.
.


*星期天籟*

《四季》是一個奇異的樂譜。目前最流行的版
本,是Kennedy在1990彈的。他似乎早己料到了批
評的聲音。他說,這就是二十世紀的詮譯。如果不能
用二十世紀的方法去彈,就簡直不應該演出云。

何謂「二十世紀」?細看他的dvd 錄影情況,他
是one-dimensional 的,只有「狂熱」二字。不是快
速,而是過激。不用指揮,他自己就是指揮。最激烈
的時候,把弓的毛也壓斷了。現代攝影技術,把這一
根毛,影得很清楚。他的狂熱,就如搖滾樂一樣。是
興奮,而非感動。他的慢版處理,全不是一回事。李
察並未研究過這古譜的原版,但總覺得他擅自改動了
慢版部份。每到情感不足之處,一個長音,就變為幾
個短音奏出。如果李察說錯了,請知道的人們指出。

李察相信,《四季》裡面,包含了喜怒哀樂的複
雜情緒,而這是不容易理解的。或者可以實驗一下:
把四個慢版連起來單獨演奏。相信效果會很好。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43 2007 0422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隱名人」不可能現身?)

Monday, April 16, 2007

春天的憂鬱,有誰了解?

春天的憂鬱,有誰了解?
.
.

*星期天籟*
最多誤解的音樂,可能是韋華弟的《四季》。春
夏秋冬,還不容易?現在的dvd 便宜,很多演奏,都
附同精美的風景錄像,好像太膩的甜品。

但真正的韋華弟,未必這樣想。李察從未聽過一
次真正好的《四季》錄音。只是非常偶然的機會,在
一隻雜錦碟中聽過一小段。那是第一節「春季」中的
慢板。在床上戴了耳筒聽。忽然之間,憂鬱出現,就
在那伴奏的一連串雙響和絃後面。一時之間感覺異
樣:春天竟有如此悲哀?到底那年老的指揮是誰?首
席提琴又是誰?找遍了全張dvd 都沒有資料,只說是
NDR Sinfonieorchester 的演出。是一隻DVD Sampler
標題只有幾個字: Ballet. Concert 06 。

但這股憂鬱,總是排之不去。再找來一張卡拉揚,
也沒有這種味道。至於其他油滑作品,更不及格了。 
最近又看到一篇小文,說《四季》中的「冬季」,不
是在溫暖的室內圍爐,而是一個在戶外淋雨的人,從
窗外看見人家屋子裡邊的溫暖!是嗎?有潛質的演奏
家們,請留意了。韋華弟還在等著你呢!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36 2007 0415 Sunday)
(明天問題:為何「隱名人」是沒有筆跡的?)

Sunday, April 8, 2007

天使的聲音是怎樣的?

天使的聲音是怎樣的?
.
.

*星期天籟*
三月二十六日晨,偶然在電台上聽到一段Ave Maria
的錄音,不是舒伯特,也不是巴哈。一聽之下,
感覺異常強烈。電台報導說是十七世紀Julia Cassini
的作品。演唱的兒童合唱團,幾天後在港演出。

立刻去買票。又四處去找 Cassini 。當然找不到。
因為正確串法是Giulio Caccini 。找到兩個版本,
一是女歌唱家Hayley Westenra,另一是盲眼歌手
Andrea Bocelli 唱的。兩個版本都只是悅耳,並無
使人震動的感覺。到了音樂會當日,才知道,原來這
是法國一個學校音樂教師自組的團。名為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音樂教師名為Nicolas
Porte。奇怪是那種感覺又來了。兩個小男孩站了出
來,那一聲 Ave Maria,幾乎就是天使降臨,溫柔的
聲音使你安頓而忘卻一切。以下電台版本,在網址欄
打上去,就可聽到。這是三小時節目,演唱在最後半
小時左右出現。請細心搜索。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4/morningcall/20070326.html)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29 2007 0408 Sunday)
(明天問題:「隱名人」為何需要隱名?)

Monday, April 2, 2007

悲哀是否等於絕望?

悲哀是否等於絕望?
.
.


*星期天籟*
悲哀並不等於絕望。連絕望也不等於是絕望。

馬勒的《大地之歌》,比契科夫(Semyon Bychkov)
是很好的詮釋者。而箇中的氣氛,是需要在dvd 中才
可能看到的。若是聽錄音,便不會看到他的淚水。或
有人能夠聽到。但如果也看到,感覺直接些。

《大地之歌》最後一首,是馬勒採自唐詩王維的作
品。「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
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這詩聲調之美,
令人忘記當中的悲哀。馬勒未必了解這鏗鏘的中國音
調。但整個氣氛,他完全捕捉。比契科夫指揮到最後
一個音符,陶醉迷失流淚,幾乎不能出來。觀眾響起
掌聲,男高音Torsten Kerl 用一種近乎同情的眼光
看著他。他這才漸漸從那另一個世界回來。

悲哀並不是絕望。悲哀只是一種尚未透徹的了
解,是一個問題,是想了解更多。所以,悲哀是一個
起點。而且可能是好的起點。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22 2007 0401 Sunday)
(明天問題:《石頭記》的作者是誰?)

Sunday, March 25, 2007

我有音樂天才嗎?

我有音樂天才嗎?
.
.

*星期天籟*
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己經自我否定。大多數
人,一早己經全部否定自己的天才。自甘平庸,
終生無成,只能碌碌以終。

等到四面八方,忽然響起了驚人的掌聲,問題
出現了。掌聲好像熱空氣,把人送上半空。

氣球愈升愈高,問題萬分迫切:「我是不是真的
高人一等?」

有時掌聲消失。氣球的承托力量忽然不見,上
面的人,摔得可慘了。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比較好的問題是:「我想做甚麼?」

如果有這樣的一件事,是這樣強烈地刺激你
的心,你會「不顧一切」去做的。何謂「不顧
一切」?就是犧牲。當這一件事,是如此重要,
你會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金錢、愛情、健康、
事業、生命,全力以赴。這種時刻,是不是天才,
己經不再重要。

還有一點切不可弄錯:你唯一可以犧牲的,
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15 2007 0325 Sunday)
(明天問題:畢加索的孫子怎樣死?)

Sunday, March 18, 2007

誰可以修改莫扎特?

誰可以修改莫扎特?
.
.

*星期天籟*
不知何故,莫扎特的C小調彌撒曲 k427 從
未完成。當時他只有二十幾歲,精力充沛。
但他似乎沒有了寫成的想望。

李察猜想,他一生中最主要的靈思,當時
己經出現。或者,莫扎特降臨人世,目的,
就是這一個最重要的靈思。但當時靈思尚未
成熟。一直要等到他離世前的一刻才正式成熟。
那是以後的傑作:「安魂曲」。

香港藝術節最近請來了萊比錫芭蕾舞團,由
一個很有才氣的蕭爾茨(Uwe Scholz, 1958-2004)
負責改編。李察一直想,到底他會怎樣編?

「垂憐經」的曲子一開頭,馬上來氣氛。
好像是你己經來到了刑場,你的生命,馬上就
要在幾分鐘之內,全盤清算。你一生的所作為,
在片時之間,流過全部的腦中大海。你泫然準
備接受。呼喊:請垂憐我!

但,不知如何,感覺由第二章(榮耀頌)開
始就沒有了。蕭爾茨在後半部加了很些代表
憂鬱的現代作品。作為莫扎特的光明一面的對
比。但僅只是好看而己。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08 2007 0318 Sunday)
(明天問題:作為畢加索的兒女,感受如何?)

Monday, March 12, 2007

誰唱過這首歌?

誰唱過這首歌?
.
.

* 星期天籟"
以下,是一份清單,比較著名的版本,有九個。
你猜,誰唱得最好?

其中,好像Perry Como, Engelbert
Humperdinck 等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各有各的
韻味,是必然的。

而且,其中有一種幾乎接近絕對的誘惑。你很
想去找歌譜來,自己親自唱一次。如果不能唱,
也想用提琴拉一次,或口琴吹一次,或者,就用
一部兒童玩具琴彈一次。唱過,就聽得出,最好
是在甚麼地方。

And I Love You So

by Don McLean (April 1970)
by Shirley Bassey (1972)
by Harry Belafonte (1973)
by Perry Como (1973)
by Engelbert Humperdinck (1974)
by Elvis Presley (May 1975)
by Gunther Neefs (1999)
by Richard Clayderman (2001)
by Rick Astley (2005)
(P.S. 誰能找到一些方便的 "link" send 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601 2007 0311 Sunday
(明天問題:萊特兄弟,有何弱點?)
*note: 上文 Gunther 之 u 字,上應有兩點。

Sunday, March 4, 2007

皮禮士利,是否膚淺?

皮禮士利,是否膚淺?
.
.
.
*星期天籟*
慧眼識英雄,第一個深受皮禮士利感染的
人,是約翰連儂。他說,是皮禮士利「開啟」了
他的。李察後知後覺,這才趕忙去找皮禮士利的
舊歌來聽。

他那些「膚淺」的部份,今天,已經逐漸淡
化了。就如同一缸好酒,表層的渣滓,已經被風
吹去。下面的陳年佳釀,時間愈遠,愈馨香。他
就像只向你一個人唱。每一個字都清楚,一直唱
進你的心。

And yes I know, how lonely life can be,
shadows follow me………很簡單的歌詞,也不知
是不是他自己創作的。但猜想,一定是他自己作
的。他說:the book of life is brief, once the
page is read, all but love is dead.

這本來是很普通的智慧。但捍衛網絡的蠢才
仍然不滿意。Nana Mouskouri 改了他的歌詞:The
book of life is (green), (and) once (a) page is
read, (oh) but love is dead.

從前,以為這等事只會發生在我們貴國的。


★★★★★★★★★★★★★★★★★★★★★★★★★★★★★★★★★★★
李察附語 :

頃接 Wendy 的來信:

你在3月4日"問到底"所引皮禮士利的歌詞不是屬於Don McLean的"And I Love
You So"嗎? Don McLean的歌全是自己的創作, 每首都寫出他對生命的深刻體會.

十分謝謝您寄來這樣重要的資料! 謝謝您,Wendy!

今日李察立刻到圖書館中,企圖找一些關於
Don McLean 的資料,竟一點都找不到。李察相信,他必定是一位重要的詩人
作曲家。下周或能找到多一些資料。

★★★★★★★★★★★★★★★★★★★★★★★★★★★★★★★★★★★★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94 2007 0304 Sunday)
(明天問題:皮禮士利死於甚麼時代?)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伍佰和巴哈怎樣比較?

伍佰和巴哈怎樣比較?
.
.
*星期天籟*
當時,李察正在聽巴哈「G 弦上的詠嘆調」,
這是巴哈組曲BWV 1068中的第二段。李察找來
卡拉揚不同時期的兩個版本,一個只有六分鐘,
另一個六分半鐘。很想聽聽,緩慢一些的節奏,
裡面的能量,有甚麼不同。

  其實,這是很久前已經想到的。時間,未必
和能量有關。慢些,快些,與裡面的靈魂全不相
干。樂譜裡的能量,指揮家要能夠捧得出來。許
多時,李察只痛恨自己,為甚麼自己不能演,為
甚麼任令巴哈那麼強的能量被人糟蹋了。

  讀者寄來伍佰的「夏夜晚風」。也是拉得很
慢的開頭。心念未完,曲中那拉得極長的長句,
已教你無法喘息。未必聽得清楚歌詞,但能量跑
不了。第一次,第一分鐘,第一句,已經被緊扯。
誰有那麼大的能耐?伍佰這個人,李察一點都不
了解。看他帶一副墨鏡,心想,怎不讓眼睛給人
看?但無論如何,此人是不可忽視的。聽一首歌,
已經可以知道。

李察附語: 這首歌,請打開「李察通訊」頁
leecha.blogspot.com
裡面有一條link 可以聽到的。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87 2007 0225 Sunday)
(明天問題:活著是否太累?)

Sunday, February 11, 2007

藍眼睛變成甚麼?

.
.
*星期天籟*
在馬勒的早期作品流浪者之歌組曲(Songs
of a Wayfarer) 當中,有一首異常動聽:「情人
的藍眼睛」(Die zwei blauen Augen)

這就是後來在馬勒第一交響曲中的「獵人喪
禮進行曲」。李察曾介紹過此曲的電影改編版。
是Uri Caine 改編的。他用異常沈重的低音,
把送喪場面敲出。

只是很難想像,這同一首曲子的前身,是一
首情歌。調子完全一樣,氣氛絕對不同。小號好
手 Rick Bogard 把這曲子用小號吹出,意料不
到,原來小號可以如此柔美。就好像一個情人,
在你午夜的窗下唱歌。而小號不是歌。小號只是
赤裸裸的聲音。又如果你能夠買到Anne Sofie
Von Otter 的歌唱版本,才是真的歌。那種女性
的溫柔,會令你失魂。真是很奇怪的變化:進行曲怎會
變成赤裸小號,而小號又怎變為溫柔女性。

* 唱片介紹:
★★★(Trumpet Songs, CANTAUR CRC2679)

★★★(Von Otter: Mahler.Zemlinsky.Lider,
Deutsche Grammophon 439 928-2)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73 2007 0211 Sunday)
(明天問題:為甚麼牛頓變了迫害狂?)

Sunday, February 4, 2007

華爾弟有甚麼唱片好聽?

.
.
*星期天籟*
華爾弟代表了十九世紀歌劇的最高峰。而這最
高峰,迄今未有第二座。據黃凱音著,《歌唱藝術》
(台北天同出版社,1996)中的推介,華爾弟最好的
唱片如下。

一,Rigoletto, 1851 男高音是 Giuseppe Taddei,
Cetra LPC 50166 , 1954 (此是黑膠LP)

二,Il Trovatore, 1853 女高音是 Gabriella Tucci,
EMI 7636402, 1990

三,La Traviata, 1853 女高音是 Maria Callas
EMI 7491878, 1987 (此是里斯本某樂團的演出,
李察聽過,印象極佳)

四,Un Ballo in Maschera, 1859 女高音是 Leontyne Price
RCA GD 86645

五,La Forza del Destino, 1862 女高音是Renata Tebaldi
Decca 4215982

六,Aida , 1871 女高音是 Birgit Nilsson
EMI 7632292, 1989

七,Otello, 1887 男高音是 Mario Del Monaco
Decca 4116182, 1987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66 2007 0204 Sunday)
(明天問題:華爾弟之後是誰?)

Monday, January 29, 2007

為甚麼音樂是可上可下的?

*星期天籟*
嚴格來說,到了某種最後的分界,一切音樂,
都可歸為兩類:一類向上昇華,另一類向下搖擺。

向上昇的音樂,聽的時候有昇華的感覺,激
發心靈。

向下搖的音樂,聽的時候,常想搖動下身,
激發身體。

到了二十一世紀,音樂人就分為兩種。心靈
人只愛聽心靈音樂,而身體人愛聽身體音樂。好
像是一個大鴻溝。

但這種區分,並不完全。若干非洲的宗教音
樂,有很重的搖擺成份,但亦同時有昇華作用。
而 Andrew Lloyd Webber 的歌劇,調子搖滾,
但內容偏向心靈。

相信,未來音樂,必定可能找到一種結合上
下的新形式。新的音樂,能夠從上下兩方面跟你
全面溝通。所以,我們極度需要一個新的巴哈,
一個新的莫扎特,一個新的貝多芬。他們會帶我
們出新天地的。這種願望,相信可能實現。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59 2007 0128 Sunday)
(明天問題:怎樣拯救列根?)

Sunday, January 21, 2007

甚麼時候,世界變好?

*星期天籟*
對於香港來說,標誌是很簡單的。你走過那
些露天酒吧(例如,爛鬼坊有很多),如果你聽
到,傳出來的是優美古典,而不再是令人搖動屁
股的重低音,那麼,世界就是變了。

到了那種時候,正在低頭做功課的孩子,偶
然會抬起頭來,抗議地說:「爸爸,可不可以把
你的喇叭收一下?太吵了。」

  因為,那時候的兒童,不再時興流行音樂。
他們覺得流行音樂,只是上一代的古老聲音,完
全沒有品味。他們的靈敏耳朵,不可能忍受走音
的流行曲,也不再崇拜甚麼偶像。

  這就是世界變化的標誌。而且,變化可能已
經發生,不過老闆們不知不覺而已。開一間高格
調的古典吧,有品味的人,會巡聲而至。

  為甚麼音樂是時代變化的標誌呢?因為,音
樂代表了人心的節奏。節奏回復,就是說,人類
社會的癌細胞,已經漸漸退走。不再為肉慾發狂,
重新曉會享受心靈的快樂了。 
(Leechardmusic.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52 2007 0121 Sunday)
(明天問題:為甚麼孟子是失敗的?)
一1

Sunday, January 14, 2007

大曲小調,因何吸引?


許多偉大作曲家,在他們龐大複雜作品底下,
都有一個基本內核。未必人人能夠接受那樣
複雜的樂音,但當中的小調,拆下來另外演奏,
很多人都喜歡。

而且,也不必甚麼知名的、世界一流的音樂家
才能演得好。就算是業餘人仕,都能應付。因為,
調子寫得實在太美,次一些的演奏技術,不會使
美感消失。

貝多芬的歡樂頌,是幾乎人人都能唱得好的。
馬勒好像是很冷門,他的音樂很嚇人。但他的獵
人喪禮進行曲,卻淺白非常。容易入心。

如果你不幸,誕生在一個沒有音樂的地方。你
從不知道誰是巴哈。只覺得某一首流行曲的調子
很好,你聽一次,就時常都記得。

直到將來有一天,你在米蘭歌劇院裡,忽然聽
到這異常熟悉的調子,原來是巴哈的作品。你就
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問到底 No.6545 2007 0114 Sunday)

Monday, January 8, 2007

為甚麼「大彌撒曲」沒有完成?

為甚麼「大彌撒曲」沒有完成?
歷史並未有交待,為甚麼莫扎特沒有完成他的「大彌撒曲」。他創作此曲的時候,只有二十六歲。雖然,裡面已經有了後期「安魂曲」的影子,但,那是一個不太切實的影子。
  為甚麼莫扎特沒有完成此曲?
  李察相信:這首曲子的靈魂,就好比一棵大樹的幼苗,在樂章的第一聲第一句,已經顯現。但這棵大樹,一直沒有完全出土。
  從感覺看,莫扎特寫作此曲的時候,內在意念,是尚未成熟的。雖然未成熟,但那種來自宇宙深處的靈性,已經存在了。這種靈性,要一直到莫扎特生命最後一刻,才完全凝定。所以,「大彌撒曲」是真的未完成,而「安魂曲」卻是曲未成而意盡出,是已經完成的作品。
  如果你能在「大彌撒曲」的第一句感受,那「安魂曲」就是屬於你的,莫扎特也是屬於你的。因為這兩首曲子,是莫扎特一生的縱軸。
(星期天籟 問到底 no. 6538 2007 0107)

Wednesday, January 3, 2007

星期天籟

這是在明報問到底專欄的小文章。逢星期日刊登。無非是個人欣賞音樂的小小心得而己。
願與愛樂者共聆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