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8, 2007

誰的「復活」是最好的?

誰的「復活」是最好的?
(問到底 No.6895 2007 1230 Sunday)

       *星期天籟*
  這許多年來,李察只聽過一首「復活」是好的。
似乎,只有一個人能指揮好這一首曲子。他就是Vaclav
Neumann。李察相信,只有他一個人,能夠捕捉得到馬
勒的精神。只要你拿梅塔和他一比較,他的優點,就
全部顯現。梅塔是one-dimentional的。他完全不知
道,世界上有內在衝突這回事。每到樂章雄厚之處,
他就用盡全力,好像在拳擊圈子裡死拼一樣。拼得滿
頭都是汗。難怪猶太人這樣喜歡他。

馬勒的第二交響曲,亦即「復活」交響曲,最代表
內在衝突之處,是第三樂章中的笛子聲。那是一場舞
會的盛大場面。你或不明白,何以馬勒在這樣慘苦的
歲月中,要這樣興高采烈的跳一場舞。忽然,那一聲
像是鬼叫的笛聲出現了。舞會大廳中的窗子外面,  
是漆黑的暗夜。你偶然望出去,黑黝的外面,忽然出
現一隻鬼的面孔,使你毛孔直豎。

  為何要在這樣高興的氣氛中,出現魔鬼?

  這一點,猶太人是完全不明白的。(參看上周的星
期天籟)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29 香港時間:12:45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以色列怎樣慶祝建國四十周年?

以色列怎樣慶祝建國四十周年?
(問到底 No.6888 2007 1223 Sunday)

*星期天籟*
說起來,李察好像遭受特殊恩寵,有機會親與其
事,親自去到西奈半島,去到一處名為Masada的特
殊地方,親自出席一場有四千人從地球四個角落擁來
的宏大音樂會。未曾親見其事,未曾親聆其音的人,
是很難了解以色列這個國家的。

其實,李察只是意外發掘了一套一九八九年的VHS
現場錄影而已。他們在沙漠巨崖下,建造了一所宏偉
的露天音樂所,演奏的,正是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復
活」。本來,馬勒已經脫離猶太教,虔信與猶太教水
火不容的天主教。但以色列人以為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們欣賞其中的「復活」精神。

  地球上只有兩首交響曲,可以代表人類精神。其
一是貝多芬的第九,其二是馬勒的第二。無論甚麼思
維系統的人,都可從中吸收到充足的能量。

以色列人聘請梅塔(Zubin Mehta) 指揮。他的
指揮風格,陽剛有力。剛好代表了以色列的拼搏前衝
精神。但欠缺的是內在衝突。以色列人看不見自己的
內在弱點,正是他們的死穴。


  以下是以色列人特別欣賞的馬勒第二部份曲詞:
You will rise again my dust, after a short repose!
Immortal life will grant you He who summoned you!
To bloom again your seed is sown: The Lord of
harvest goes forth to bind the sheaves of us who
dies.
Believe, my heart, nothing is lost to you. All is
yours, yes, all that you have loved and striven
for. Believe, you were not born in vain!
You have lived and suffered in vain. What was born
must go, What has gone shall rise again. Be not
fearful. Prepare to live. O Pain, penetrating all,
I have escaped you! O Death, conquering all, Now
you are conquered! With wings I have won for
myself in fervent love, I shall soar to the Light
no eyes have seen! With wings I have won for myself
I shall soar; I shall die in order to live again.
You will rise again, my heart, in a moment, Though
stricken, borne aloft to God!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22 香港時間:5:35pm)
(明天問題: 誰可扭轉文化大局?)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梁祝之後是甚麼?

梁祝之後是甚麼?
(問到底 No.6881 2007 1216 Sunday)

西方的問題是,荀伯克之後是甚麼。到了荀伯克,
似乎無法再進。十二音作曲法,此路不通。

而中國人的問題是:誰能寫出比梁祝更好的作品?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英譯是"The butterfly
lovers") 作於一九五九年,是何占豪與陳鋼的作品。
不過,此曲之後,一直未聽過能夠並列的作品。更沒
有一部中國作品,能夠超越這曲的水平。

雖然,從故事看,這曲子已經有了不錯的起點。
梁祝是對於封建儒學的悲劇控訴,跟《羅密歐與朱麗
葉》可以比較。而「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思維,
亦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雖然,從音樂看,這曲子僅限
於「悅耳」,結構亦鬆散,未能在更加嚴謹的藝術結
構中上高一層次。不但不能追上柴可夫斯基的水平,
連曼德爾遜亦遠遠不及。雖然是佳句連連,但整體的
凝聚力量不足。這不是兩位作者的修養問題,而是整
個中國文化的音樂力量,尚未能夠承托起來。到有一
天,中國文化出現一部追得上的大作品,就是中國人
真正富裕的時代到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15 香港時間: 2:40pm)
(明天問題:那一個皇帝肯去做工?)

Saturday, December 8, 2007

音樂最神秘是甚麼?

音樂最神秘是甚麼?
(問到底 No.6874  2007 1209    Sunday)


    如果沒有了十二音作曲法的現代音樂,也許,我
們就永遠看不到音樂中最神秘迷人的一面。

    到底,音樂是應該只有七個音,還是十二個音?
向來我們無法理解,為甚麼有半音的存在。為甚麼me
和fa 之間,是半音。而se 和 do 之間,也是半個
音。do re me fa so la se 合起來,共只有七音。
現代音樂把這七個音打碎了。以半音為單位,七個音
變為十二個音。

   好像很理智的行為。這樣一來,變調就不再需要
了。每個音,都可以很科學化的排列起來。

    其實,迄今為止,我們仍不可能準確知道,為甚
麼需要變調。只知道,調子不同,味道就不一樣。如
果取消了變調,音樂就不再神秘了。變為人為的排列
遊戲。李察相信,這也是現代人迷失之一種。就跟荒
謬劇、抽象畫,同樣迷失。因為,他們獲得的是科學,
而失去的是感覺。

  就趁音樂尚未實施限制的一刻,趕快,去拿一首巴
哈的「G 弦上的詠嘆調」聽聽吧。


★Feed back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ure itself.
It stimulates.
★Send your feed back to  Leechard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7.12. 8 香港時間: 6:22pm)
(明天問題:彼得大帝怎樣向西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