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8, 2008




為甚麼蕭邦不喜歡寫信?

-



為甚麼蕭邦不喜歡寫信?
(問到底 No.7077 2008 0629 Sunday)


*星期天籟*


據豐子愷所著:《十大音樂家故事》中敘述,蕭
邦不喜歡寫信。因為他的文字很不好。有必須回覆的
時候,他故意遠避他方。


  豐子愷的描述很簡單。或者,不能憑這幾句話,
就斷定他的作文能力一定不好。


  李察向來相信,一個人的作曲能力,是跟作文的
能力很接近的。兩者都必須把材料貫串。作家串出來
的是文字,而作曲家串出來是聲音。感覺上,兩者的
距離不會太遠。但事實上,其中一定有我們目前無法
明白的因素。


  蕭邦的語言能力,也未必是不好的。他能說法語
和德語。但他的法語,是帶波蘭口音的。而且他也並
不喜歡看文字的書。他和女作家喬治桑的熱烈戀情,
是很有名的。但他不看喬治桑的作品。他只看過一些
伏爾泰的書,其他,就沒有印象了。


  就算是他的音樂品味,也是很窄的。據豐子愷說,
他對於德國音樂,除了巴哈和莫扎特二人以外,都不
甚喜歡。關於貝多芬,蕭邦只喜歡他的《升C調奏鳴
曲》等幾首。對其他作品,全無同感。他對於舒伯特,
嫌其粗雜。對於威柏(Weber)的鋼琴曲,嫌其過於類
似歌劇,他全部排斥舒曼,說舒曼的名作《狂歡節》
全不是音樂。


舒伯特的作品,蕭邦竟然以為是「粗雜」?豐子
愷的描述,似乎不可置信。但相信,他是有根據的。


亦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心內裡的節奏能力,
天賦是有不同的。而且,引申開去,我們更可能相信,
這種節奏能力,或者就是性格形成的一部份。


有人認為, 蕭邦的音樂,是屬於女性的音樂。
裡面有一種天然陰柔的氣質。當蕭邦在世的時候,瘋
狂追逐他的女子,川流不息。到蕭邦辭世的時候,也
沒有停止。


奇怪的只是,蕭邦的作品中,雄壯的也不少。據說
,他的《革命練習曲》(C小調練習曲,Etude in C moll?)、
《軍隊舞曲》、《英雄舞曲》都是慷慨激昂的。這幾首,
李察沒有詳細聽過。但據說,蕭邦作《革命練習曲》
的時候,剛剛是波蘭革命失敗,華沙陷落。他的日記
中這樣記述:「我時時向著鋼琴慟哭,絕望。神啊,
請掀翻這片大地,吞滅十九世紀的人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寶貴意見,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comments"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6.28. 香港時間: 6: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Saturday, June 21, 2008




為甚麼有人不喜歡勃拉姆斯?

-


為甚麼有人不喜歡勃拉姆斯?
(問到底 No.7070 2008 0622 Sunday)


*星期天籟*


有一位可愛的讀者來信詢問,何以李察不欣賞勃
拉姆斯。他認為,勃拉姆斯的作品,很多都是很好的,
其中有的簡直是到了史詩境界。


其實,音樂也是「各花入各眼」的。李察未能欣
賞勃拉姆斯,但肯定亦有無數人欣賞勃拉姆斯。這是
所謂「品味」問題。正如有人喜歡吃甜不吃咸,是無
可理喻的,不可爭辯的。還有人吃軟不吃硬(例如甜
薯就是軟的,而花生則太硬), 這也是很難解釋的。
你無法用任何理由說服他人,說花生更加好吃。


  所以,請這位讀者放心,品味是無所謂「正確」
或「錯誤」的。品味與是非,未必相關。


  如果勉強要說勃拉姆斯不好,所有的「理由」,
都是外在的。例如,李察可能認為,勃拉姆斯不能代
表時代的潮流,他只是跟在貝多芬的後面,企圖另覓
途徑。所以,他最怕人說他「像」貝多芬,他要留起
大鬍子,就是希望跟貝多芬不同:::但這些所謂「理
由」,是未必成立的,僅只是一種主觀解釋。


雖然,或者亦有人認為,品味反映人的內心。內
心純潔,則品味崇高。至於勃拉姆斯,可能欠缺的是
某種頑強的鬥志,他事事都要走在人後。連追求女孩
子,都要走在舒曼後面。如果不是舒曼先追求了克拉
拉,勃拉姆斯可能一輩子都「看」不見克拉拉的好處,
不會主動去追求。是必要有人在他前面,他才想到要
去「爭取」,這樣的男人,真是世間美女的噩夢....
但是,這些全都是李察的荒謬想像,未必成立。勃拉
姆斯的內心未必不純潔,他是乾淨的。他欠缺的只是
某種的「尖」,某種的「利」。所以,他永遠都是第二
位置的。因為,他是不夠「硬」的。(請注意,剛剛
才說過,許多人是吃軟不吃硬的。這仍是品味問題。)


所以,柴可夫斯基是很不欣賞勃拉姆斯的。而姆
拉勃斯,則不可能欣賞馬勒。他作音樂主審時,一早
已經判了馬勒出局。否則,以後馬勒的歷程,也不會
如此坎坷。雖然馬勒的坎坷,與勃拉姆斯也未必相關。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馬勒受到勃拉姆斯的這一小小排
擠,更加促成了馬勒的決斷與尖利。但馬勒的決斷與
尖利,基本是內在的,從勃拉姆斯來的反面力量,是
很小很小的。


但無論外面的批評如何,勃拉姆斯仍是勃拉姆
斯,永遠都有人喜歡他。正如吃慣了花生的李察,有
時,也愛來一客甜薯的。差利卓別靈揀了勃拉姆斯的
匈牙利舞曲(第五首)作《大獨裁者》的配樂,真是妙
到毫顛的頂峰作品。這曲子,是節奏的絕唱。世間上,
不可能有更加完美的配合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寶貴意見,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comments"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6.21. 香港時間: 6:15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Saturday, June 14, 2008




莫扎特公開了甚麼秘密?

-


莫扎特公開了甚麼秘密?
(問到底 No。7063 2008 0615 Sunday)

*星期天籟*


那時,莫扎特才只十三歲。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
他來到了羅馬的一個大教堂,聽到了格里戈里
(Gregory)所作的九部合唱曲。據說這是天主教並不
對外公開的神聖曲譜,只是每年在教堂裡演奏一次。
莫扎特回家之後,憑記憶就把這樂譜全部記出。這是
長大而複雜的樂曲,但他只需要聽一次。那是1769
年的事。


從來沒有人否認莫扎特的天才。他的天才,就是
一個奇蹟。這奇蹟並不在於他的天才記憶能力,亦不
在於他的天才演奏能力。他在幾歲大時,已經跑遍歐
洲各大皇宮表演。許多人苦練數十年不能達到的境
界,他片刻已經跨越。


當年有一個作家說,目睹奇蹟的人,是很難使自
己不陷於癲狂境界的。


那是二百多年前的事。而奇蹟只發生一次。以後,
世界上再沒有這樣的奇蹟出現了。 


但是,這奇蹟不但是有記錄的奇蹟,更是延續的
奇蹟。任何人,都可能一再証實的奇蹟。


因為,奇蹟就在莫扎特的創作裡,任何人都可以
看到。(其實應該說:任何人都可以看不到。視而不
見,是人類的特質之一。)


李察上周介紹的《安魂曲》,就是奇蹟之一。


  或者,也可以去找格里戈里的合唱曲來聽聽的。
這曲子,莫扎特已經向世人公開,不再是特殊的秘密
了。這一點,也是李察在今天才想到的。格里戈里的
合唱曲,李察並未仔細聽過。以後有機會聽到,會向
各位報導的。但這件事,是有特殊意義的。


  一個秘密,已經被莫扎特公開了。是甚麼秘密?
或者,我們都渴想知道的。




…………………………………………………………………………………………
有意見,請寫: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6.14 . 香港時間: 8:00 pm)
(明天問題:楊東是誰?之四)

Saturday, June 7, 2008



莫扎特在做甚麼?

-



莫扎特在做甚麼?
(問到底 No.7056 2008 0608 Sunday)

*星期天籟*


到底,莫扎特用盡了最後一分氣力寫出來的「安
魂曲」,他想要表達甚麼?他想說甚麼?他在做甚麼?
  問題不是為甚麼他這樣年輕。問題不是為甚麼他
能在這樣年輕的時候,對生命有這樣深沈的表達。


  如果你也像李察這樣,從未看過曲詞,跟本不知
道曲調說甚麼,完全只憑曲中的情意感受,相信你亦
會同意,這是對於生命的最透切理解。再沒有其他人,
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了。


  但是,或者你也會感覺奇怪,為甚麼那些唱片公
司,在他們有機會灌錄DVD 的時候,不把歌詞附進
去。就讓人空空的聽。拉丁文的歌詞,是這樣困難的
嗎?


  但,莫扎特是不容易這樣被邊緣化的。任何人,
一旦有機會聆賞附有歌詞的安魂曲,(例如Karl Bohm
的DVD版本,上周已有介紹。)你就立刻能夠知道真
相,你立刻可以知道,莫扎特這樣辛苦,這樣用盡心
血,為的是甚麼。


  有的唱片商說,他是為錢。在cd 封套裡亂加說
明。說莫扎特身無分文,為了錢而寫作送命,而且這
「只」是一件被委托的作品。亦有人說,莫扎特是完
全不信宗教的,他的作品,僅僅只是純音樂。更有人
說,他的作品,是他的政治主張。因為,莫扎特是共
濟會的。他只是表達他的政治訴求。


  但是,只要有機會,只要你親自聆賞一次,你就
會發覺,莫扎特是在做甚麼。


  他是在跟宇宙主宰溝通。他並不是代表自己一個
人在跟宇宙主宰溝通。他是代表人類跟宇宙主宰溝
通。所有人類的一切心聲,他都寫進去了。


這是一場偉大的彌撒。


  安魂曲是天主教的一種彌撒曲。


  「安魂彌撒」的經文共有十二段。分別是,


一 安息經 Requiem 。
二 垂憐經 Kyrie
三 階台經 Gradual
四 連唱曲 Tract
五 末日經 Dies Irae
六 奉獻曲 Offertory
七 聖哉經 (歡呼歌)Sanctus
八 慈悲耶穌 Pie Jesu Domine
九 羔羊經(羔羊讚) Agnus Dei
十 領主曲 Communion
十一 安所經 Exsequiae
十二 告別曲 Valedictio


如果細心對著曲詞聆聽,會知道,這音樂到了第
十部份「領主曲」,就終止了。莫扎特還未寫完,被
迫收筆。他已經呼出了最後的一口氣。以後的「安所
經」和「告別曲」,是我們人類不可能聽得到的。隨
非你也上到天堂,請莫扎特親自為你再演出一回。


而這是跟所有其他的「未完成交響樂」都不同的。
這裡,莫扎特是留下了一片空白。所有要說的,他已
經說完。他不是精疲力竭而死的。他是完成任務才去
的。就好像一位高明的出卷教師,在試題的後面,留
下一點空間,給有創意的學生,馳騁想像。 


  但是,無論如何,莫扎特的心聲,已經全數說完
了。有心的人,已經跟他進天堂走了一趟。跟宇宙主
宰的直接對話,開啟了心竅。


  問題是,為甚麼有人不敢承認。


  原因很簡單,他們只從外在欣賞,就永永遠遠都
只能是門外人,他們是從來都不懂得的。所以,安魂
曲的版本這樣多,這樣多的音樂家,花了這樣大的努
力企圖有所成就,但他們的路向全錯。從靈性上否定
了莫扎特,就注定了一生都只能作一個二流藝術家。
那深奧的殿堂,他們從未能窺視。


他們是在唱空歌。眼睛盯著陌生的拉丁文歌詞,
硬是拼出聲音。


  另一問題是「魔笛」。「魔笛」是有一個政治外殼
的靈性。無知的人,以為那是政治。但其實是深刻的
人類靈性。


而「安魂曲」明明是有一個宗教的外殼,外殼的
裡面,同樣是深刻的人類靈性。


為甚麼無知的現代人,這樣喜歡那一個殼,而拋
棄這一個殼?硬要刪除歌詞,就是企圖把莫扎特邊緣
化。


  這是更大的問題,希望以後討論。
…………………………………………………………………………………………
有意見,請寫: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6.7 . 香港時間: 6: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