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4, 2008




舒伯特的難題何在?
「舒伯特專題」

舒伯特的難題何在?
…………………………………………………*李察
(問到底 No.7133 2008 0824 Sunday)
*星期天籟*


為了組合一個「舒伯特專題」,把年來提過舒伯
特的小文章集合起來,這才發覺,表面上以為很了解
的舒伯特,其實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不能釋然的只是他的特殊命運,和他對抗命運的
特殊方法。李察相信,所有他的「方法」,其實已經
完全寫好在他的作品裡了。問題只是,誰能在他的作
品裡,掘出真金。


  這一個專題裡,提到他的貧窮、他的特殊命運、
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的奮鬥、他的梅毒、他的火花、
他的愛情、他的Ava Maria、他的鱒魚、、、 


李察幾乎是迫不及待,想將他的全部作品都找來,
再聽一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8.24 香港時間: 7:30 pm)





★★★★★★★★★★★★★★★★★★
問到底 no.678 .李察.~m
為甚麼舒伯特寧為乞丐?


舒伯特的生命是非常窮困的。只三十一歲就死了。
他窮得連買五線譜的錢也沒有,只胡亂用其他紙張,自己
畫線。沒有鋼琴,作完曲,須跑到朋友家裡去試奏。


他的父親,一直反對他走音樂道路。當時的人,弄音
樂的都多半窮愁潦倒。能夠成名的,百中無一。但他還是
毅然決定了。他終於決心,寧作乞丐,也要從事音樂。


他失戀,也是因為錢。對方是伯爵的女兒,門戶不登
對,結果被拆散了。女友待到二十多年後才另嫁,仍珍藏
他的手稿。


舒伯特自己曾說,「越是處在深沈的痛苦中,我所寫
出的作品,越能受到世人賞識。」


不錯世人的確賞識他,但可惜太遲了。他在世之日,
嘗盡痛苦。難怪他年紀輕輕,便寫得出如許深刻的傑作
。他的作品,如聖母頌,菩提樹,搖籃曲,魔王.....數
之不盡的名曲,算是上下的天才送給下界凡人的禮物了。



★★★★★★★★★★★★★★★★★★
問到底 no.quest685 .李察.~m
舒伯特有何特殊命運?


舒伯特的第一個命運是他的天才。他幼時學習音樂,
每個教授他的人,都很快便覺得自己江郎才盡,學問已經
全部被他學會了。他的作曲天才,有如背誦,都是一氣呵
成。


他的第二個命運是窮困。沒錢吃飯,沒錢買譜紙,沒
錢結婚,青梅竹馬的女友,等待三年,只好失望嫁給一個
麵包師。他的窮困,原因是他不肯放棄自己的天才。如果
他肯安安份份,聽父親的勸告,去做一個小學教師,他一
定不會如此困乏。


他的第三個命運是天才沒有人能賞識。普通人不能賞
識不奇怪。連哥德,貝多芬那樣的大行家,也不賞識。他
把樂譜寄給哥德,連信也不回。到哥德發現他的歌曲天才
創作時,他已不在人世。貝多芬最初也不賞識,後來貝多
芬終於覺察他的天才,要和舒伯特見面。但這時貝多芬已
在垂危,連話也說不出,只能揮動手指比劃。


以上資料,參看台灣世一書局「舒伯特」一書。



★★★★★★★★★★★★★★★★★★
問到底 no. 1275 * 李察 *
十七歲的舒伯特,如何描寫成人世界?


在眾多天才之中,以舒伯特最為年輕。莫扎特三十五
歲才死,但他卻是三十一歲,已經告別人世。


他作曲非常早。十七歲所作的曲子,已經充滿人世的
滄桑。他最擅長是所謂「藝術歌曲」(Leid),他曲中,充
滿情感,能夠把人世的痛苦,描述得極之逼真動人。他其
實從未嘗過「大人」的生命經歷。但他的筆下,卻對真實
人生,有極深的了解。他只不過是來到這世上,作了一次
短暫的旅程而己。他的創作歷程,前後十五年左右,
但產量驚人,竟有六百首之多。那是普通的人,四五十
年才能有的產量了。


「冬遊」是他自稱最好的一組曲子,一開頭,便教人
低迴不已:


「有如異鄉人搬到這裡,
^^^^^^^^^^^^^^^^^^
有如異鄉人遷離這梩。.......」
^^^^^^^^^^^^^^^^^^


★★★★★★★★★★★★★★★★★★
為甚麼奮鬥者不會輸?
no. 2459


奮鬥者是不會輸的。這並非李察發明的道理。古
今無數奮鬥者都沒有輸的感覺。因為,失敗是個人
的行為,而真的奮鬥者,可能只是追求某種興趣,
或某種求知慾、正義之類,得失已經超出個人了。
例如梵谷。他有自己的繪畫天地,雖到死貧困,但
絕非失敗。哥白尼也只是對天文學產生興趣而已。



俗世常以為成敗得失是一個人的事。但跑到另一
角度看,就會不同。舒伯特在音樂世界裡,地位崇
高之極。但生前卻幾乎沒有人賞識,死時十分貧困
。他自己本人,可能曾經大痛苦或者大快樂。但未
可算是輸。


因為,他做多做少,也是自己做出來的。與賭徒
之輸,有基本不同。賭是把成敗交由他人決定,自
己不去「做」,所有才有輸的感覺。



★★★★★★★★★★★★★★★★★★
問到底 no.2490 * 李察 *
舒伯特有沒有患梅毒?


也許,在他悽慘的三十一年生命之中,確曾有過
一個年老妓女,曾經給他安慰。這又怎麼樣?


也像貝多芬一樣。各派傳記作者極力爭辯,到底
貝多芬有沒有梅毒。但,有又怎麼樣?沒有,又怎
麼樣?有與沒有,絕對無損高貴的靈魂。


舒伯特的生平極感人。有傳說他的女朋友等了他
三年,沒錢結婚,只好嫁給一個麵包師。這位麵包
師,可能比舒伯特富裕得多。但這位女子能否真正
了解舒伯特?李察相信,如果她能夠稍為了解,就
一定寧願跟舒伯特私奔了。愛才是永恆的。


舒伯特在極短的生命之中,作品有一千二百首。
但生前發表的極少。遺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李
察聽到,感動非常。只是想到:為甚麼人之間的溝
通,竟會如此困難?原因何在?有何種障礙?



★★★★★★★★★★★★★★★★★★
問到底 no.2498 * 李察 *
火花是可以代替的嗎?


在少數人身上,有這種火花。最近,李察看過兩
個人的資料。一個是舒伯特,另外一個是約翰連儂
。這兩個人,生活似乎是有天壤之別。約翰死後,
留下天文數字的資產,還有美麗可愛的兒子。而舒
伯特是非常貧困地死去的。他死前最光榮的事,只
是能夠為貝多芬扶靈。貝多芬最後一刻,才「發現
」舒伯特的天才。可惜,舒伯特也不能久享貝多芬
的提拔。三十一歲,已經告別人世。而約翰連儂是
四十歲。兩人都曾經併發大量火花。


火花不能憑數量計算,更不能用俗世的錢財量度
。不能用舞台技術,化裝技巧,宣傳,或人為吹捧
製造。誰能把天才的光彩再現?


火花出現之後,槍彈也不能掩滅。只能讓這生命
之火燒得更旺。約翰連儂被暗殺,証明了這一點。


★★★★★★★★★★★★★★★★★★
問到底 no.2504 * 李察 *
上天賜給舒伯特甚麼?


上天賜他的資源是「貧困」。很難想像,貧困本
身,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因為,貧困本身,
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助燃劑。就好像是氧氣那樣。你
以為那是最不想要的東西,其實,當你發揮天才的
一刻,你會特別需要助燃的爆炸迫力。


舒伯特貧困,連買譜紙的錢亦沒有,更沒有錢去
買名貴的鋼琴,貧困迫得他痛苦非凡,更迫使他天
才大露,盡情燃燒。此一原理,孟子早已經說過。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此外舒伯特尚有另一項寶貴資源。他有一批文藝
界朋友。其中有寫歌詞的作家 Franz Grillparzer,
更有聲樂歌唱家 Johann Michael Vogl。這批人和
他同聲同氣,發出天籟樂音,同時代的大眾全不知
道。值得可憐同情者,是那一批無知大眾。


★★★★★★★★★★★★★★★★★★
時代是怎樣變化的?
問到底 No.2699 tear 960618


啟發李察思索此問題的,是三位音樂家。一位是韋華
弟,另一位是舒伯特,第三位是馬勒。此三人,都是生
前極不受欣賞,死後才大受賞識。除了音樂之外,美術
方面的例子,可能更多。


時代是怎樣變的?為甚麼只幾十年,人們的眼光,便
完全不同?今日,家喻戶嘵的舒伯特,他的聖母頌,他
的鱒魚,菩提樹,搖籃曲,....連孩童亦能賞識,為甚
麼從前的人不能?時代怎樣改變了一代人的腦?



★★★★★★★★★★★★★★★★★★
梅毒怎樣害死舒伯特?
問到底 No.2747 960805


香港電台第四台在九六年八月六日,播出
梁寶耳的書評 「John O'shea: Music &
Medicine」。此書作者搜尋大量資料,披露了例如
舒伯特,貝多芬,舒曼等人治病的歷程。


特別舒伯特。他個性真誠善良,音樂天份極高,
卻從沒有舒展才華的機會。李察提過,當時的人,
包括歌德,貝多芬等人在內,並未認識和接納他的
才華。他送給歌德的稿子,被原封退還。他二十幾
歲時因為嫖妓而患上梅毒,之後,更加感到內疚,
羞恥,後悔。他全身出疹,頭髮脫落。性格更內向
,亦避免和朋友接觸,戴假髮,內心痛苦異常。


那時的梅毒,就有如今日的愛滋。是病人之錯,
還是社會之錯?李察一向認為,歌德退還舒伯特的
稿子,是歌德的污點。時代的先進人物,時代往往
不識接納。要內疚的,其實是當時的歐洲大眾。



★★★★★★★★★★★★★★★★★★
愛情是怎樣發生的?
問到底 No.3278 980120



例子是舒伯特的愛情故事。


根據日本音樂之友社的一本
書,「音樂與女性」(邵義強編
譯),那是發生在一個秋日的小
教堂之中的。其中的氣氛,可
能略經營造,但並不妨事。


那日,舒伯特的心情極好。
因為教堂即將演奏他所創作的
「彌撒曲」。教堂外面的地上
,有一圈細碎的淡紫色光芒。
那是陽光打在教堂的顏色玻璃
上映下來的。舒伯特輕快地走
過,還小心地避開腳步,沒有
踩到這花束似的光芒。


愛情就是發生在這種環境之
中。也許,在他看到那位十七
歲的清純少女之前,某種愛意
已經萌發了。少女是合唱團的
女高音,舒伯特的如詩樂句,
自她口中傾瀉而出。


可以肯定,兩人相見之前,
已經有無限的想像。那是他的
作品發表會,亦是她的女高音
演奏會。兩個靈魂的契合,是
幾乎必然的了。


「想像」是愛的重要元素。


★★★★★★★★★★★★★★★★★★
愛情是否需要麵包?
問到底 No.3279 980121


此是非常庸俗的題目,可是
,無數美麗愛情,亦因此而夭
折。舒伯特和少女泰麗莎的愛
情故事,多麼美麗。但戀愛三
年,終於無法結合。少女最後
嫁了給一位麵包師。以後,麵
包問題都解決了。


是否窮困真的不能戀愛呢?
當時的奧地利有一條國家法例
,明文規定,結婚者必須要有
收入証明,不但要養得起妻子
,還要能夠養育兒女。就算二
人真心相愛,國法之下,仍是
無可奈何。


人的意志,一般以為是包含
兩部份。一是明顯的,可見的
理智部份,二是不明顯的,未
知的潛意識部份。兩者之外,
尚有一種集體潛意識的力量。
至於國家法例之類,更是高高
在上的管制力量。


愛情是否需要麵包?這不是
個人能夠回答的問題。


或者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叫
你參與立法,你會贊成這一條
法例嗎?你的立論根據何在?




★★★★★★★★★★★★★★★★★★
聖母瑪利亞在那裡?
問到底 No.3420 980613 Saturday


李察在一張錄音碟上偶然看到 Dolores O'Riordan
這名字。她和巴華洛蒂合唱舒伯特的聖母頌。


這一位女歌手,耳朵穿了十多個耳環,臉孔蒼白無
神,染紅頭髮。十足十是流淚街頭的問題少女。皮膚
的顏色,更使人懷疑她是受某類藥物控制的。


當中有幾句,她是閉上眼睛來唱的。好像有無限傾
訴那樣。但一張開眼就是斜射。這種冰冷的目光使人
猜想,她一定是在人世間受盡苦了。那是一種使人不
寒而慄的目光。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荏弱而邪氣十足
的女子,卻把一首聖母頌唱得聖潔光輝,使人感動非
凡。和巴華洛蒂正氣無比的歌聲相合,你忽然就感覺
到一種信心。瑪利亞是聽到一切的。


演唱完,鏡頭大特寫忽然轉往座中一位女士身上。
那是戴安娜公主。她兩手交疊胸前,聽此歌的姿勢好
像祈禱。其時是一九九五年。她又在想甚麼?




★★★★★★★★★★★★★★★★★★
苦酒好喝不好喝?
問到底 No.3674 990224 Wednesday


為甚麼狗是快樂的,而人卻常常悲苦?許多人弄不
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絕不是一條狗的快樂的那種快
樂。明明是快樂時刻,卻感到悲苦。


你說耶穌苦不苦?李白苦不苦?白居易苦不苦?還
有貝多芬?舒伯特?天下共有多少苦中人?請試拿舒
伯特那首「冬之旅程」聽聽。如果你還有少許悟性的
話,就一定知道,那是非常特別的一種「苦」味,而
有時苦是比甜更加誘惑的。


明明是極苦的酒。耶穌釘十架之前,苦酒滿杯,但
他還是不能拒絕。高掛在上的人,還不是最苦嗎?「
琵琶行」中,白居易遇到一個憔悴妓女。他能說得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淪落又有
何可歌泣之處?他在唱甚麼?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
辛苦來到天堂門前,天使卻婉拒他進入。那是甚麼境
界?他們都在做甚麼?那是何種味道?



★★★★★★★★★★★★★★★★★★
巴哈甚麼時候成名?

問到底 No.3770 990531 Monday
*周一人物*


在音樂家之中,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是非常保守的。他是虔誠的基督徒,音樂
上遵從舊形式,並無創新。他只是在舊形式中做到最
好。同時代的音樂天才例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
人都對他讚口不絕。但天才的贊賞,並未能打動大眾
的心。巴哈在世之時,並未受到群眾歡迎。


這是非常奇怪的口味轉變。時至今日,巴哈是最受
歡迎的少數三幾位音樂家之一。有人說,他是二十一
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音樂家。他所寫的「聖母頌」,
淺易流行,可能比舒伯特的同樣作品更受歡迎。


巴哈是死後一百五十年才「開始」成名的。這是另
一個使人深思的例子:巴哈生前,在默默無聞的歲月
之中,他是怎樣想的?你想知道嗎?只要把他的作品
唱碟放進機中,一聽便明白:快樂,舒適,安詳,寧
靜.....全都是今人最迫切需要的音樂安撫力量。



★★★★★★★★★★★★★★★★★★
怎樣計算收入?
問到底 No.3849 990818 Wednesday


第一種是才智的先天收入。上天賜你一個完美的大
腦,如果你能事先知道箇中意義,你未必肯接受。


第二種收入,是後來的物質支援力量。後來力量,
絕不止於家庭支援。社會和時代的支援,意義不可忽
視。就算是乞丐,不同時空,待遇亦不同。


第三種收入,是你個人勞動之所得。你可能獲得異
性的溫暖愛情,亦可能因為物質收入豐厚,使你獲得
他人所無法得到的特殊感官利益。更可能因為你的重
大成就,得享世人的尊敬。


三種收入,並不平均。痛苦例子是舒伯特。他終生
並無溫暖愛情,也並未得到社會欣賞,更從無任何物
質享受。但他的第一種收入豐盛,他天才橫溢。


問題是:你根本沒有選擇的能力。你只能接受,盡
力而為,爭取收入和支出的平衡而已。



★★★★★★★★★★★★★★★★★★
音樂裡面有能量嗎?
問到底 No.5698 2004 0919 Sunday


音樂只是一把梳子。而人的心思,好像一束
亂髮。髮如亂草,無人梳理的時候,能量是很
低的。音樂不能給你能量,但能夠為你梳理心
腸,使你本有的能量迸發。


而所謂「能量」,使人誤會。是不是要聽進
行曲,熱血沸騰,心情興奮,隨時準備赴死上
戰場,才算是獲得能量?


當然不是。操兵打仗是表面行為,並非真勇。


一個較好的例子是舒伯特的《鱒魚》。當聽
者的感覺與舒伯特接近,就簡直好像來到河邊
。水底有魚在游,水面有燐燐金光。心情
和平舒暢,大腦靈活。這才是真能量。


音樂是能量的攜帶者。貝多芬、莫扎特,無
數天才英靈,都是攜帶者。他們所帶來的,是
一股傳自遠古,發自上蒼的能量。



★★★★★★★★★★★★★★★★★★
為甚麼音樂家多半窮困?
問到底 No.5719 2004 1010 Sunday


不但只音樂家窮困,畫家和文學家也同樣
窮。不曾經歷最大艱苦的藝術家,作品通常軟
弱。經歷最大艱苦的藝術家,如果尚未餓死,
作品通常偉大。到偉大作品面世,藝術家就會
寂寞辭世。舒伯特、莫扎特、貝多芬,所有的
偉大音樂家,都是絕對窮苦,也絕對寂寞。


愈窮,作品就愈好。金錢是扼殺藝術的元凶,
而貧困是滋長創意的好環境。要毀滅一個人的
靈魂,最好是用錢淹死他。但要養殖一個人的
靈魂,就要讓他挨苦。


藝術家代表人類最美的一面,但社會任令他
們消失於溝渠。這有甚麼深刻意義?死幾個窮
鬼,對社會並非毫無影響。人類的前途,就是
在這些地方獲得光明的。他們愈受苦,就愈能
帶給人類以希望。真是見鬼。



★★★★★★★★★★★★★★★★★★
莊子的鯈魚和舒伯特的鱒魚有何相似?
問到底 No.5849 2005 0217 Thursday


莊子在河岸上看見的鯈魚是快樂的。因為他
能直接感受溝通。未必真是和每一條魚溝通。
但那是一種跟整體環境溝通的直覺:那一群在
陽光溪流中遨遊的鯈魚,是快樂的。


相同原理是舒伯特的《鱒魚》。那是同樣快樂
的一群。只是舒伯特用了另一種工具,把鱒魚
的快樂表達出來。快樂本來只是一種感覺,但
這感覺卻是有節奏的。每一種感覺,都有內在
節奏伴隨。魚在遨遊,或在互相殺戮的時刻,
節奏不同。或者水中的魚,就和人一樣,有時
快樂,有時悲哀。但剛好莊子和舒伯特碰到的
一群,都是快樂的。而那種氣氛,兩個人都同
樣感受到了。幸運找到一個好的《鱒魚》版本,
就能感覺鱒魚在陽光溪流中的節奏。如果不幸
找到了劣質版本,就毫無感覺了。


★★★★★★★★★★★★★★★★★★
《鱒魚》是誰的作品?
問到底 No.5862 2005 0302 Wednesday


加拿大讀者文子梁君遠道來信,指出李察「莊
子的鯈魚和莫扎特的鱒魚有何相似」一文中,弄
錯《鱒魚》的作者。


  《鱒魚》的作者是舒伯特,當中全是舒伯特
的可愛性格,怎可以弄錯?寫稿當日,很留意莊
子鯈魚的「鯈」字。初稿本來寫作莊子「鱒」魚
的。忽然想起,莊子時代,也有西洋古典音樂中
的鱒魚嗎?拿莊子書一對,這才發現是鯈而非
鱒。當時很歡喜,覺得中西文化之間,實在有不
少相通之處。但想不到,同時又寫錯《鱒魚》的
作者了。明報加西版編者電傳讀者來信到香港明
報,香港明報的編者再轉來傳真信件,幾番周折,
這才得知錯誤。謹此致歉。文君必定是熱心的音
樂人。他指出,舒伯特的鱒魚有兩個版本。一是
歌曲《鱒魚》,二是比較長些的五重奏《鱒魚》。
謝謝。歌曲版比絃樂版早出兩年,似乎更迫真些,
不知同意否。



★★★★★★★★★★★★★★★★★★
為甚麼文人不是愈窮愈好?
問到底 No.5870 2005 0310 Thursday


本來,藝術家、作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
都是愈窮愈好。如果文人富起來,便不會有好作
品。文窮而後工,是鐵一般的定律。


古今中外,文人都是窮的。作曲家和詩人最窮,
從貝多芬、舒伯特、莫扎特,到李白、杜甫、陶
淵明,都是窮困非常。陶淵明最後淪為乞丐,最
終下場如何,雖然不清楚,但可以想像。


窮是一種迫力。這種力量,迫使藝術家嘔血。
把心血嘔出來,就是藝術。


那麼,為甚麼又要支持文藝呢?現代文明社
會,總是把大筆資金投放在文藝之中。豈不是害
了藝術嗎?不是把藝術的唯一催迫力量拿走了
嗎?詩人有飯吃,怎有心情寫詩?


  他們不知道,當社會支持文藝,就是造成了
風氣。風氣使民眾思考。雖然大多數文人因此變
質,但必定有少數無人注意的文人仍在飢餓邊
緣。這些人,就會把文化推上高峰。



★★★★★★★★★★★★★★★★★★
舒伯特的悲哀,是甚麼悲哀?
問到底 No.6139 2005 1204 Sunday


舒伯特遭遇了人生的莫大苦困,但他不是
以悲哀為主的作曲家。只要聽一聽他的《聖
母頌》、《鱒魚》等作品就可以知道。他幾乎
是和莫扎特一樣,作品中充份表現了歡樂與
光明。


但到他表達他的悲哀心志的時候,卻是
誰也比不上。他的悲哀,不是普通的悲哀,
是大悲哀。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中,就有這種感受。


舒伯特會帶你把悲哀昇華。你自然會五
指合攏,攢得緊緊的,變成一個拳頭。音樂
會把你的肌肉抽得又痛又硬,你會想到要鎚
打。一鎚一鎚打在自己的大腿上,漫天入地
的大悲哀,就是如此出現的。


悲哀使人憤起。這就叫做是:動力。


(Amadeus Quartet 的1959年錄音,
Schubert 作品 D810號)
  


★★★★★★★★★★★★★★★★★★
舒伯特的即興曲誰彈得最好?
問到底 No.6475 2006 1105 Sunday


李察有一盒陳年錄音帶,裡面有幾首舒伯特
的鋼琴曲。那時,中午有空檔,躺在老爺車裡聽
音樂。只覺得琴音異常優美動人,是很難忘記的
美好回憶。


後來錄音帶不見了。找遍了全香港的音樂店,
買來好幾個版本,都不是原來那版本。不知是沒
有一個鋼琴家有那種感覺呢,還是當時自己的感
受太特別。這才想到,原來,我的錄音帶上,跟
本就沒有說明文字,也許是在收音機錄回來的。
要憑聲音覓真人了。到底彈琴者是誰?


最近買到一張柯洛維茲在維也納的音樂會
DVD。忽然有一陣心跳。到底是不是他?老實說,
柯洛維茲已經是最好的了。他好像是有深厚內
功,手指不離開琴鍵兩吋,但聲音渾厚。年輕人
要用整個軀幹壓下去的力量,他只要兩吋,好像
大馬力跑車那樣輕鬆,也不必迸盡全力,一下子
就來了。但他仍不是他。那種即興的品味,那種
終生不忘的記憶,到底在那裡?


(Horowitz in Vienna: #Franz Schubert:
Impromptu in G flat major, D.899 No.3)



★★★★★★★★★★★★★★★★★★
為何舒伯特只找哥德?
(問到底 No.6826 2007 1022 Monday)

*周一人物*


為何舒伯特不找他人?只認定了哥德一個?


他前後兩次送樂譜給哥德。兩次都是把哥德的詩
譜成曲子送去。第一次是十九歲,自己送不好意思,
一個朋友自告奮勇送去,哥德隻字不回。


舒伯特的貧窮是知名的。他連買譜紙的錢也沒有。
但這第二次的禮物,卻是精印出來的,上面還有燙金
文字。時間相去十多年,他還是沒有忘情哥德。或者,
哥德當時名氣太大,他的戀愛事件太多,他太有名氣。
這小子,他怎能放入眼中。他收到了精美的包裹,擱
進書架之中,還在日記誌上此事,又是隻字不回。到
舒伯特三十一歲貧困死去, 哥德仍是茫然不知道。
時代的前驅者哥德,其實是落伍的。


但問題是:為甚麼舒伯特就偏偏認定了哥德?只
要對著歌詞聽一聽就知道了。相信,是因為哥德的詩
極好,曾經切實把動力傳給了舒伯特。是舒伯特欠了
哥德,而不是哥德欠了舒伯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