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9, 2008



鋼琴是否好聽?

鋼琴是否好聽?
…………………………………………………*李察
(問到底 No.7209 2008 1109 Sunday)
*星期天籟*

曾經有一位世界第一流的小提琴家,公開數落鋼
琴。他說鋼琴的音色簡單,絕不如小提琴之美麗。他
說,一個小提琴家,一弓下去,需要學習多年,才勉
強得到一點聲音。但任何人彈鋼琴,用手指一按,就
清脆利落。

表面看,鋼琴的聲音,不能像小提琴那樣摧腸拉
肝,只是一下下的擊鍵。但問題是,不懂鋼琴的人,
卻是永遠無法進入鋼琴的境界。試聽柯洛維茲怎樣彈
Scarlatti,或Alfred Brendel 怎樣彈月光曲,或
莫扎特的第二十四首鋼琴協奏曲,就知道,這是一種
絕對不能忽略的樂器,或者,是人類所能夠擁有的最
重要的樂器。其他的樂器,都需要配合。但鋼琴卻可
能是自滿自足的。

李察最近才發覺,柴可夫斯基可能是同樣不懂得
鋼琴的。李察本來十分欣賞柴可夫斯基。他的多首作
品,為李察帶來無數的心靈享受,他是人間最高尚的
少數天才。但是,最近反複試聽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偶然發現,為甚麼凡是曲中的重要樂句,他都要利用
弦樂奏出?是否他的心裡,根本無法駕馭鋼琴?這樣
的心思一出,這首曲子,立刻就好像被解剖一樣了,
一清二楚了。你會發覺,管弦樂部份,和鋼琴部份,
明顯只是兩個段落。無論鋼琴家多麼努力,無法和弦
樂共溶。雖然,這是一首極其出色的樂曲,如果不理
會這問題,這樂曲仍是非常動聽,非常優美的。好像
一個剛剛考上大學,或者剛剛升上高薪職位的人,對
於社會一切,都感覺神奇滿意。是很快樂的。雖然,
柴可夫斯基很快就離開了這種心態了。但是,不能離
開的,是他樂思中某一部份的失落。他也許真的是不
懂得鋼琴的。


附錄:

柯洛維茲怎樣返回俄國?
問到底 No.3359 980413 MON

*周一人物*
著名鋼琴家柯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是在一九
八六年回俄國的。他出生在俄國,但離開了六十一年
,八十三歲才回去。許多年來,俄國和西方文化隔絕
,此刻和這樣一位鋼琴家重聚,意義深長。

他演奏了兩場。一場正式,一場專門為學生演奏。

也許,這為學生的一場更為激蕩人心多些。俄國已
經許久沒有聽過這樣美的音樂了。青年學生之中,還
有一種傳說,說這位柯洛維茲,是只有手指沒有腦的
。說他是手指的雜技家,但欠缺內涵。

但樂音改變了一切。

他是用溫柔征服這俄國大地的。年輕鋼琴家
Valadimir Feltsman 描述這場演奏,就是用了「溫柔
」這字眼。那是許多年來,都沒有在俄國聽過的一種
聲音了。是一首Scarlatti sonata :傷感,浮動,然
而飄浮不去......


《月光曲》裡面有甚麼?
問到底 No.5460 2004 0125 Sunday

貝多芬在生之時,從未聽過有《月光曲》這
一個名詞。他寫的只是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
作品第二十七首之二。這名詞,是他死後五年
一個詩人Ludwig Rellstab 說的。他說,曲中景
象,就像是在月色之下泛舟的情景。

 但這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當一個人的心景最寧靜的時候,
會聽到些甚麼。當是之時,心會怎樣跳,內在
節奏會怎樣起伏。

 迄今李察聽過最好的演繹是布倫德爾(Alfred
Brendal)。像是十分簡單的和弦,幾乎人人會
彈。而曲調就藏在和弦的後面。或者是只有他
才知道,那幾組和弦,比曲調本身更重要。安
寧的內在節奏,就藏在那裡面。下星期日再談
月光中的洶湧波濤。這是值四顆星的好曲。


莫扎特精彩在那裡?
問到底 No.5495 2004 0229 Sunday

有一次貝多芬和朋友散步,偶然聽到傳來有
人彈奏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笫二十四首
(k491)。貝多芬突然就停住了,叫他的同伴克
拉默注意樂曲近尾聲處的幾句動機。那是一串
無比單純,無比優美的音符。他驚叫:「克拉
默,克拉默,我們永遠也寫不出那樣的東西!」
據A.Y.Thayer描述,貝多芬隨即陷入迷醉,
他擺蕩身體,應合節拍,姿勢和動作,均顯示
他內心的欣喜,正在逐步轉化為狂熱。

 問題是,我們能否把這幾句找出來?切莫過
份留神。放鬆心情,一邊聽一邊散步,忽然,
那仙女降臨的幾句,就會出現。

 小小提示: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彈得
較好。氣氛恰到好處,是安詳的仙女境界。亞
殊堅納西彈來則不知所云。他未必是患了手指
關節炎,或者是無法掌握那種心境而已。


唱片和音樂會有何不同?
問到底 No.5824 2005 0123 Sunday

鋼琴家魯賓斯坦說過,聽眾不止是來聽,他
們是來接收我們所發放(emanate)的訊息。許多
時,我發現聽眾之中,有一個人,不管是男人、
女人、老人或者青年,這個人聽得最好,比其
他人都好,我便專心向著這個人彈。又有時,
當我還在猶豫,到底我是否真正擁有了這一首
曲子,到我發覺,音樂會中的聽眾同樣感覺到
曲中相同的神秘之處,那便是音樂之中有生命
的確實証明。(The art of Piano—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a film by
Christian Labrande & Donald Sturrock)

這是試金石。有這種感覺的藝術家,都極端
成功。這也是心和物的分界。有感覺和沒有感
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世界。而奇妙的問題只
是:為甚麼現場演奏,感覺豐富得多。


以下是Brendel 彈的貝多芬 月光曲。但可惜只是
一部份。若能找整首出來,那種感覺會更鮮明。


http://hk.youtube.com/watch?v=51ssHG0MtQg











P.S. 李察意念服務
Tel 2559-4690
你會有意想不到的豐富收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11.9. 香港時間:5:30 pm)
(明天問題:?)

No comments: